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梁游捏造歷史 辱國辱族 人格破產

2016-12-16

季霆剛 浙江省政協港澳台僑委員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梁頌恆及游蕙禎日前特地在高等法院門外舉行記者會,聲稱面對「不義」的中共政權,兩人不會退縮,又稱他們與其律師團隊已經找到「新法律觀點」,包括「三權分立」、立法會的「獨立性」及立法會選舉是否有效等「核心問題」,並會於12月28日上訴限期前向特區終院提上訴。被問及會否改變她宣誓時使用「支那」等字眼的立場時,游蕙禎聲稱,她的立場不變,又稱1937年12月13日是日軍攻陷南京城、導致南京大屠殺的日子,「共產黨當時在延安大本營等候收割漁人之利,之後竟利用日軍遺留下的武器及資源發動內戰,出賣中國人的血。共產黨才是凌辱中國人的禍首。」

游蕙禎對歷史的無知已經成為病態,死不悔改地將歷史歪曲,無視日軍在南京殺害數十萬人的傷痛,在中國人民的傷口上灑鹽,實為香港之恥。就連香港的小學生都知道國共共同抗日,方有抗戰勝利結果。

國共兩黨建立統一戰線後,國民黨對日本的侵略由不抵抗轉為抵抗,使抗戰初期兩黨有比較密切的軍事合作和政治合作。1937年8月,日軍重點進攻山西,國軍計劃在平型關與日軍會戰,希望八路軍配合。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一一五師一部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殲敵1,000多名,給日軍精銳板垣師團來了一次迎頭痛擊,取得抗日以來第一個大勝利。平型關的勝利,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全國人民以極大的鼓舞。

毛澤東於1938年5月發表了《論持久戰》一文。毛澤東從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20世紀30年代進行的一個決死的戰爭」的總根據出發,對中日雙方相互矛盾的四個基本特點作了進一步的分析。

不論在理論還是實戰上,共產黨對抗日做出了重大貢獻,游蕙禎連續辱國辱族、歪曲歷史,如果發生在新加坡,早就被判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君不見新加坡少年余澎杉在李光耀逝世後,發放辱罵言論,而被當局以「傷害他人宗教或種族情感」、「發放猥褻物品」及「滋擾」等罪名拘捕提控,被拘禁在精神病院中多個星期。

梁頌恆及游蕙禎之流知識理論基礎薄弱、不學無術、經常胡言亂語,還好意思向終院提出上訴,實自取其辱。梁頌恆及游蕙禎身負重債,有近千萬元未償還,提出上訴只是緩兵之計,到頭來兩人估計都是落得身敗名裂、破產收場。因錢債破產還好,此兩人連續辱國辱族,在市民心中其人格早已破產。兩人使出緩兵之計路人皆見,何故有財力打官司而無力還債?分明就是故意拖延。兩人公然不還清拖欠立法會秘書處近200萬元,全城震怒,此二人涉嫌以不法手段詐騙公帑薪金,立法會秘書處應盡快考慮報警處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