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東拉西扯】古今中外幽浮記載

2016-12-27

莫理斯

中文「幽浮」一詞,音譯自英語UFO,即Unidentified Flying Object(不明飛行物體)的首字母縮寫;又因這類不明現象大多數時候呈現球形或碟形狀態,所以亦常稱為「飛碟」。當然,既謂「不明飛行物體」,意思只是指不能完全確定其性質而已,絕大部分的時候,都可能是有合理解釋的自然或人為現象,如高空氣球、電球、碟形雲、海市蜃樓等;不過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幽浮」其實便是外星人飛船的代名詞。

現存最古老的幽浮記載,是公元前一千四百多年,古埃及法老王Thutmose三世在任時,有記錄提及「火焰輪子」在天上出現,但如今已無法知道是否只是天文或氣象現象,還是另有蹺蹊。在古希臘時代,也有類似的記載,有些更已具「外星飛船」的雛形:例如古史學家李維(Livy)便提到,公元前二百一十四年有「發光的天船」在羅馬上空出現。至於現代的幽浮記載,始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國際航空業日益發達,飛行人員目睹UFO的報告漸漸增加,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後,英美空軍甚至懷疑是來歷不明的敵方飛機,便引用當時流行的一個沒意思的胡扯字眼foo,戲稱為foo fighter「foo戰機」。到了五十年代,軍部更正式對此類報告建立特別檔案,起用「不明飛行物體」及其英文縮寫UFO為專門名稱,從此「幽浮」一詞便傳遍世界。

我國歷來也有不少幽浮記載,最早的應是東晉王嘉《拾遺記》裡的這個故事:一些自稱來自「宛渠之國」的外星人,乘坐可潛行海底、又飛到天上的「螺舟」,來到中國跟秦始皇見面,因此亦啟發了秦始皇派人到海外尋找仙山。另外比較出名的記載,還有唐朝段成式《酉陽雜俎》裡形狀如「金背蛤蟆」及宋朝洪邁《夷堅志》「圓光如日」的不明飛行物體。

上述的明顯都是虛構故事,但有事實根據的UFO記載也很多。信不信由你,就連大文豪蘇東坡,便也曾親眼目擊過幽浮。宋神宗熙寧四年(公元一零七零年),蘇軾往杭州就任途中,在江蘇鎮江金山寺留宿,夜裡在江邊便看到不明飛行物體,遂把事情記錄於《游金山寺》一詩裡︰「...是時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飛焰照山棲鳥驚。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以現代幽浮學術語來說,這可歸類為「第一類接觸」了。

遲至晚清,於一八八四至一八九八年出版的《點石齋海報》,也曾數次報道過長沙及漢陽上空出現大如盤子的「火羊」。

由此可見,中文裡「幽浮」雖然是外借詞,但中國其實也有源遠流長的「不明飛行物體」傳統,絕對不讓西方專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