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繼我校於2015年完成首屆港燈「綠色能源夢成真」比賽的參賽項目-「太陽能空中爬蟲館」後,連串推廣大受市民和同學歡迎,全校都很鼓舞。
去年有感於推廣太陽能和生態教育的吸引力,而我們也希望延續綠色能源夢,於是我和同學便構思製作「太陽能生態缸流動展覽車」,希望接觸更多市民,並獲資助實踐夢想。
受NASA啟發 人造濕地微氣候
生態缸的概念是受美國太空總署(NASA)的太空移民計劃所啟發,以太陽能為人造生態環境提供能量。於是我們訂製了一個大魚缸,於缸中仿效大自然環境,以砂、石、泥土、植物及小魚兒等作為造景元素,製造人工濕地,以太陽能驅動缸內的電器運作,包括風扇調控缸內的微氣候、水泵過濾及製造流水效果,以及LED植物燈進行光合作用。
作品的特色是打造一個可持續發展的硬件,以推廣節能及生態教育,而板車的流動性亦讓推廣活動的時間及地點有更大的靈活度。我們將太陽能板配以手推車,代替安裝在固定位置,不但可到各處展示,更可調校角度吸收陽光。
缸裡的水草與魚兒有生態互利共生的關係,即小魚會產生排泄物為水草提供養分,而水草則吸附水中的雜質,讓水質更清澈及為魚兒提供氧氣。
當太陽能生態缸完成後便要進行推廣,我們首先向師生匯報,也在升中簡介會及家教會活動日上與家長及坊眾分享,從中推廣可再生能源的知識及如何應用太陽能等,而在生態缸的輔助下,大家更能明白其運作,也更易引起興趣。
赴金魚街考察 重鋪沙泥
其實,本年我校再次參加「綠色能源夢成真」比賽,所面對的挑戰與去年截然不同。我們對生態缸的設計茫無頭緒,老師給了我們一些概念並鼓勵我們多主動搜尋資料,更與我們到花墟和金魚街考察。
整個實踐過程亦獲益良多,例如在選購材料時,不斷有新概念和構思出現,學到了新知識,亦啟發了創意。
同時也經歷不少困難,特別在控制水質方面,我們曾嘗試把鋪好的沙泥從大魚缸中倒出來再清洗,之後又重新鋪回,過程一點也不輕鬆且十分耗時,雖然曾氣餒過,有幸隊友互相扶持。
加上港燈的見習工程師陳富恒,自我校入圍以來便成了我們的導師,多次親臨學校,給予不少意見,終把問題一一解決。
在項目完成後,我們更與其他11隊來自不同學校的入圍隊伍,一起參與「綠色能源夢成真」夢想簡報,在會上我們看到各隊的構思均有特色,使我們也開了眼界和得以互相交流。
雖然我們沒有進入三甲,但我們明白到比賽最重要的是從中學習,也十分享受過程帶來的得着和協助推廣可再生能源帶來的滿足感。 ■趙建達 皇仁舊生會中學
(港燈智「惜」用電計劃「綠得開心學校」之一、2016「綠色能源夢成真」比賽優異獎)
港燈智「惜」用電計劃,致力教導年輕一代及公眾人士培養良好的用電習慣,目前全港已有三百多間中小學校加入「綠得開心」學校網絡。詳情可致電3143 3757或登入www.hkelectric.com/smart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