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與民共議 啟施政新風

2017-03-23
■藍屋建築群是香港首個以「留屋留人」方式的活化歷史建築。 資料圖片■藍屋建築群是香港首個以「留屋留人」方式的活化歷史建築。 資料圖片

因循守舊永遠是落後或問題漸漸湧現的原因,林鄭月娥一直以來都勇於在施政上引入新風,貫徹「與民共議」的風格,回應社會訴求。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在共建維港委員會中納入曾與政府打官司的保護海港協會代表成為委員,共商海濱發展政策;在她任發展局局長時,市區重建策略檢討亦採用「與民共議」的模式,最終成就了「留屋亦留人」的藍屋保育等創新保育手法。宣佈參選後,林鄭月娥亦首要堅持未來要與民共議,包括在土地發展政策上,讓社會進行大辯論,增加公眾參與,凝聚共識。

當年填海問題雖要透過打官司解決,但林鄭月娥為官時從未放棄與不同意見的持份者進行溝通,故當時成立了共建維港委員會,即現在的海濱事務委員會,希望透過包容共議的方法,大家一起合作達成共識。她曾憶述,委員會中因有曾與政府打官司的保護海港協會成員,故討論過程中有不少火花,但最終建議出台後的分歧亦較少,公信力較強。

藍屋「留屋留人」體現成果

在她任發展局局長時,市區重建策略檢討同樣亦「與民共議」,透過不同途徑和嘗試嶄新手法,收集和聽取市民對市區重建的看法及建議,包括設立網上論壇等。在藍屋的保育討論上,林鄭更因為與民共議而認識了堅決保育藍屋的街坊華姐,現時更成為好朋友,而藍屋亦突破一般只留建築物的保育模式,做到「留屋留人」,不單止保留了歷史建築,也保留了這裡鄰舍互助的精神。

是次參選,林鄭月娥再將「與民共議」列為重點口號之一,表明要確保政策制定過程中,廣開言路,充分聆聽及吸納社會各界的意見,並表明要在不同委員會邀請年輕人加入發表意見。其中在開拓土地方面,林鄭月娥就建議成立專責小組,邀請社會各界以全面、宏觀的態度去檢視土地供應來源,一併討論在維港以外填海、新界棕地及市區重建等建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