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傾生物工程 雙親支持追夢
「報考福州大學的原因,是我心儀的生物工程類學科在內地高校裡會有更多的學術資源。從當初如願以償被錄取到現在內地學習三年收穫滿滿,我不僅收穫了學業和友誼,也加深了對內地的了解和認知。」福州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生物工程專業大三港生房敏行,在言談間不時透露出對這座城市的喜愛,「對福州的最初認識來自於一個在福建師大生物科學學院任教的教授親戚,三年來我在福州看到、聽見了太多過去未曾了解的內地,認識了祖國多元文化,也體驗了與香港不同的教育模式和生活方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蘇榕蓉 福州報道
來內地求學是基於對自身的了解。「我在高中時讀的是理科,有生物科學這門學科。當時受高中老師的啟發,以及我自己對生物範疇新科技和發明很感興趣,所以報讀了內地生物科學這門學科。」房敏行說,「興趣是選擇專業的第一參考」。
在房敏行看來,赴內地升學和父母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房敏行告訴記者,他的父親在香港一間報館工作,對教育升學這方面很了解。「父親當時在做關於港生內地免試招生的專題(即港生以香港中學文憑試DSE成績直接報名內地高校),父母都希望我能夠離開家到外生活和學習異地文化,過程中可以培養我的獨立自主能力,是一個讓我成長的好機會。」房敏行認為,在香港上大學比較看重人際關係和課外發展,而內地學術風格講究嚴謹。香港學生會去批判性地思考,這是他作為港生引以自豪之處。以兼容並蓄的精神赴內地學習,博採眾長,「眼界就會變廣了,未來的職業規劃也會更加清晰。」
回憶大一剛來的諸多不適應,房敏行笑言「適應着適應着也就慢慢習慣了,需要時間沉澱而已。」他續說:「其實內地各省學生共處也會有文化差異,只是香港文化更為不同一些,對我而言剛是一個文化衝擊。」言語間彷彿還在回味往昔的感觸。「香港會過西方的節日,比如復活節、萬聖節、感恩節,內地幾乎不會過。而過中國傳統節日也稍有差別。比如內地有鹹的月餅;飲食方面,學校食堂裡菜品也是中餐居多,沒有香港中西料理交融的食物,更別說西餐了。」
高等數學難 刻苦補差距
房敏行說:「住宿、飲食等差異對於我們而言其實都不算問題,內地與香港教育的銜接才是港生到內地讀書所需要面對的真正問題。」房敏行舉例說,內地高校高等數學是港生的一大難關,「是我們在內地讀書港生的一個日常學業話題。」房敏行進一步解釋,「我讀的生物工程屬於工科,需要修讀生物、化學專業修讀必修課的高數B(B等級的高等數學),香港高中數學課程只教到函數,可是到了福州大學我是從微積分開始讀,中間跳過了很多基礎知識點,難易程度差別亦很大。」
「我硬着頭皮去讀高數B,比其他內地同學多花了不少時間,找內地高中的教材自學,先把自己和內地同學之間的差距補回來,然後再追上高數課程的進度。」房敏行自信滿滿地稱,「用行動啃下高數這塊硬骨頭,證明了自己只要肯努力,沒有讀不下來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