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美國,法國大選對候選人競選開支及捐獻來源設有嚴格限制,以防企業及團體跟候選人在背後有政治勾當,同時令選舉更加公平。為了在重重限制下爭取最多資源打選戰,所有候選人往往都會走法律罅籌錢,馬克龍和勒龐自然也不例外。
馬克龍向銀行借近7000萬
首輪投票中,每名候選人的開支上限為1,680萬歐元(約1.4億港元),晉身次輪投票後可以加碼,但總額仍不得超過2,250萬歐元(約1.9億港元)。在美國大選中,單單一名商人給候選人的捐款,可能已不止這個數。法國亦規定每人每年最多只能向一個政黨捐款7,500歐元(約6.4萬港元),給總統候選人陣營捐款更不得超過4,600歐元(約3.9萬港元),企業及法定團體(政黨或政治運動組織除外)更被禁止向候選人捐款。
以馬克龍為例,他成立的政治運動組織「前進」,截至3月獲得3.5萬人合共捐出900萬歐元(約7,675萬港元),但他亦於3月以個人貸款方式向匿名銀行借入800萬歐元(約6,827萬港元)。向銀行貸款的做法在法國選舉中並不罕見,有政治評論員認為,這是候選人規避選舉條例的方法之一,但問題是外界通常都難以得知這些貸款的條款。一些企業亦會以免費借出專家的方式支持候選人,例如馬克龍一名醫療政策顧問,便被揭發受薪於施維雅藥廠。
另一方面,勒龐拒絕披露競選資金細節,她領導的「國民陣線」過往多次捲入不當獻金疑雲,並正被當局調查。她和「國民陣線」亦先後被揭發向俄羅斯銀行貸款,令人質疑她與俄羅斯有不可告人關係。 ■德國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