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微觀點】升市背後 本地動力是主因

2017-05-08

近年提到高樓價,一些評論喜歡將矛頭指向內地資金,但觀乎港人本身的內在需求,無論是分支家庭增加而衍生的自住需求,抑或出於資產配置而出現的投資需求,均是十分強勁。這源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股債走勢趨同,分散風險作用下降,形成資金寧願湧向樓市尋求保值有關。

以往股票和債券價格在市況動盪時,往往呈反方向運行,債務工具的收入得以彌補其他較高風險資產的部分投資損失。不過近兩三年的股票和債券收益走勢趨同,令股債組合分散風險的作用大為褪色。身為小市民,更只會一味將資金投入樓市,對抗通脹的蠶食。

另一個推高樓市的「兇手」,不得不提「辣稅」,現時買樓後若想1年至3年內易手,須要支付額外印花稅(SSD),涉及成交額的10%至20%,所以買入後3年內易手的個案極稀少,二手流通量因此偏低。再者按揭成數近年降至六成,亦增加置業成本,最終令樓宇交易流通量偏低。

二手流通劇減 樓價乾升

資料顯示,自政府2010年推出「辣招」後,樓市成交不斷萎縮,當中二手樓由2010年的12.34萬伙急減至2016年的4.05萬伙,減幅達67%;樓價同期則反覆創新高,中原CCL指數由74.07點升至上周五的155.45點,上升1.1倍,箇中原因就是「辣稅」及「辣招」的反效果顯現,令二手供應大減,失去平抑樓市功能。 ■記者 顏倫樂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