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溫仲綺)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會於上任後增加50億元的教育經常性開支。為了解學界各持份者訴求,爭取更有效利用資源,民建聯昨日舉行圓桌會議,並邀請到多名來自幼稚園、中小學、大專界的專業人士,以及家長代表到場分享及交流。與會者討論時指,現時教育界不同層面,都各有最急需解決的問題要面對,希望新增資源能有適切幫助,例如設立幼師薪級表、改善中小學班師比、加強支援特殊教育需要學童,及向自資院校提供資助增加學生升學機會等。
民建聯昨日舉辦「50億元教育經費 應如何善用」的圓桌會議,邀請大中小幼等教育界人士出席,包括香港教育大學幼師校友會主席麥謝巧玲、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賴子文、中學校長會主席李雪英、恒生管理學院校長何順文及顧問楊慕貞、東華學院助理教授李麗梅、香港教師中心副主席許振隆、教聯會副主席陳卓禧及家校會主席湯修齊等。
該黨主席李慧琼、副主席張國鈞及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蔣麗芸亦有到場聽取意見。
幼教界關注「薪級表」「特教」
各學界人士分別就其專業範疇發表意見,其中身兼幼稚園校長的麥謝巧玲認為,雖然免費幼稚園教育即將於新學年落實,但在欠缺幼師薪級表下,學界「一點也不覺得驚喜」,更易感到專業不被重視,特別是設薪級表未必會令開支大幅增加。同時,當局提供支援幼稚園改善校舍設施的經費不足,是「糖不夠甜、鹽不夠鹹」,希望新一屆政府跟進改善。
專研幼兒教育及特殊教育的李麗梅則建議,應為幼稚園增聘每校一名特教統籌主任,好及早於幼童階段向特教生提供更多支援,她並推算有關計劃每年料涉及約2.2億元開支。
小學界倡「三保」穩學校團隊
在小學方面,賴子文直言,特區政府忽視了對小學的支援,例如在年前學生人口下降時,小學並沒有「三保」(保實力、保學校、保教師)穩定老師及學校團隊的政策,而小學教師的薪酬及待遇也明顯不及中學,相似職級的頂薪點及學位教席比例都較低。
中學界促增資助津校升班師比
李雪英則認為,教育應維持公平性及卓越性,例如增撥資源予津貼學校,令津校與直資、國際學校有相若的教學條件,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同時亦要提升班師比,及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特別學習經歷和境外交流。
大學界倡增配對基金資助額
何順文期望新一屆特區政府未來可較全面資助自資院校,向約一萬名入讀學生提供學券,若每人可獲得3萬元至4萬元的資助,政府每年支出約三四億元。陳卓禧則認為可以提高配對基金的資助額,由現時的1:1提升至1:2或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