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病人鄧桂思兩度換肝事件,揭示香港特區醫療系統在通報機制、藥物指引及資源等方面均存在問題。本身是公立醫院醫生的前線醫生聯盟主席蕭旭亮昨出席《城市論壇》時坦言,對事件感到非常痛心,形容「冇人贏,大家都輸」,又指市民對醫生的期望高,醫管局交代延遲公佈事件的原因是醫生休假,實在令市民難以接受。
他表示,事件發生後,同事都感到不開心,之前曾有很多市民踴躍登記捐贈器官,但事件爆出後,很多人取消登記,令前線醫生感到可惜。
質疑放假醫生「去鬙_極」
蕭旭亮又質疑,醫管局指其中一名涉事醫生放假致延遲公佈事件的說法,直指「除非佢去鬙_極,一囍n難聯絡鵀a方,要用衛星電話,如果唔係,好難令人相信冇人搵到醫生」。他認為,如果當局有心去做,相信不會完全做不到。
他表示,現時醫管局的電子病歷系統於2002年啟用,要從海量的病歷找出有用資料,並非外界想像中容易操作,加上每名門診病人的診症時間只有5分鐘至7分鐘,只能靠上手醫生有否寫下診症摘要或記下重點,認為系統有需要改良,更重要是改善人手,令醫生可有更長時間診治病人。
他坦言,前線醫生對於通報醫療事故始終有心理包袱,不會在未通知上級前呈報事件,認同醫管局應改善通報文化。
中大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臨床專業顧問雷兆輝則表示,他5年前任職醫管局時負責風險管理及質素保證,今次事件令大家感到痛心,病人、家屬及員工都不想見到。
他又指,今次醫管局做法與以往處理事故不同,聯合醫院醫生發現事件時應立即上報院長,再由院長通報總部,再決定是否屬嚴重事故,今次明顯錯過黃金判斷時間。院方未有即時通知病人家屬亦是明顯不足。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指出,今次開漏的預防乙肝為專業藥物,系統上對類固醇高劑量雖有提示,但並非直接提醒,單靠人是無可能防止所有醫療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