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南薛北梅」的價值和影響

2017-05-16

近日與舊同事聚會,熟悉我懶惰性格的人問我為什麼會參與一項由2014年6月開始,至今仍在籌備的項目-「南薛北梅藝術系列」,並肯承擔製作《粵劇大師薛覺先藝術欣賞晚會》。原理很簡單:能夠讓林家聲的老師薛覺先和中國戲曲藝術大師梅蘭芳相提並論,這是我對「聲哥」的小小心意。

梅蘭芳的藝術成就成為了中國戲曲藝術體系的代表和標誌,創造了集京劇旦角藝術之大成。他融青衣、花旦、刀馬旦行當為一爐的表演形式和甜潤、平和、優美、動聽的梅腔,並對舞台美術、佈景、化妝和音樂進行了重大的有突破性的改革,一直為後人所繼承,世稱「梅派」。梅蘭芳先生不僅是我國傑出的京昆旦行表演藝術家,還是舉世聞名的中國戲曲藝術大師。

有內地專欄作家曾發表文章質疑薛覺先的藝術造詣能否與梅蘭芳媲美。我從未看過薛覺先的粵劇演出(包括錄像),對他的舞台藝術有多精湛,也只能聽前輩說;不過,一位能使林家聲窮一生以推廣其藝術的粵劇名家、羅品超稱讚「他有過許多獨出心裁的藝術創造和改良。他的台風、表演、唱腔都至善自然」、羅家寶推崇為「粵劇改革的先行者,從舞台美術、化妝、服裝、音樂唱腔,他都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對這位前輩的藝術成便不容置疑。著名撰曲人蔡衍棻便認為要在粵劇界找一位代表,薛覺先是最具資格的。

中國文化院是「南薛北梅藝術系列」的主辦單位之一,協辦單位之一是北京梅蘭芳紀念館,兩大權威機構的參與,表示他們也贊同「南薛北梅」的說法,肯定粵劇也有與梅蘭芳分量相若的表演藝術家,無疑也提升粵劇在地方戲曲的地位。

香港政府近年投放大量資源培訓粵劇新人,大概認為新人湧現便做好了承傳的工作,其實培訓新人只是承傳的基礎。表演藝術的承傳和發展,從來都是由造詣精深、獨當一面的表演藝術家帶動,戲曲也不例外。我願意承擔製作《粵劇大師薛覺先藝術欣賞晚會》,便是依照「聲哥」的遺願,期望發揚戲曲「師道傳承」的精神,讓「薛派」藝術流傳下去,為新人提供一條進入藝術殿堂的途徑。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