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人稱「任總」的任志剛,多年來功績顯赫,由參與制訂聯匯制度,應對港元危機,處理了80年代多間本港銀行的倒閉及擠提,到設立金融管理局,以及動用逾千億元外匯儲備「打大鱷」,成功擊退炒家之餘,又推出盈富基金(2800)完成歷史任務。踏入千禧年後,致力為本港爭取到人民幣業務,令本港成為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無論在金融安全、貨幣穩定,鞏固金融中心地位上,任總都有極大的貢獻。
任志剛昨日會見傳媒時透露,本港的金融穩定,一定程度上是由回歸前已開始構建,他稱在回歸前,中國及英國曾有秘密溝通渠道,就回歸後的金融安全工作作溝通,效率相當高,往後結果亦令人滿意。
他舉例,當時的議題包括成立金管局、流動資金調節機制、即時支付系統等,以至回歸前香港貨幣已由洋紫荊取代「女王頭」。他指出,本港回歸後,香港沒可能再發行「女王頭」硬幣,故預先發行洋紫荊硬幣取代,否則若一回歸便全面回收有關硬幣,會造成金融混亂,而當時內地也作出妥協,讓已有「女王頭」貨幣可以在回歸後繼續沿用。
「打大鱷」一役 學會政府須有為
回顧過往擔任公職生涯,任志剛指97年入市「打大鱷」肯定最印象深刻,難忘的並非動用大量資金打敗炒家,而是以往的信念被該次事件動搖。「我一直相信,透過市場分配資源是最具效率的,但金融風暴讓我發現,市場真的會有失效的時候,金融出現有違公眾利益的情況。」經此一役,他學會了「市場」並無十全十美,不可以完全迷信自由市場,在適當的時候要加強管治,政府不能墨守成規。
任總在爭取本港發展人民幣業務,以及成為全球首個人民幣離岸中心上,也有很大的建樹,甚至被部分市場人士形容為「香港金融市場的締造者」。
港成人幣離岸中心 經努力爭取
任總昨日透露,基本法訂明本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但當時他了解到,以香港一個700萬人城市所使用的港元存量,去服務整個中國市場,規模太細小了,是沒可能做到的。若大量資金流入本港市場,在貨幣兌換上就已造成風險,所以本港要有能力處理其他貨幣的投資。
他一方面建立了港元與美元及歐元的即時支付系統,另一方面,積極向內地爭取,讓本港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他回憶大約在2001年時,率領銀行公會與內地金融機構開會,在會上向當時的外管局局長郭樹清提出此建議,並得到了積極的回應。
過去本港重量級人士,一旦就金融發展方面提出看法,都會引起市場敏感。任總曾在2012年撰寫過一篇學術文章,被外界誤解港府的貨幣政策有變。他昨日再次重申,當時只是探討一下,本港的貨幣政策目標,以及若現有目標不變的情況下,又怎樣可以強化現有的優勢,結果被市場誤解。
將再發文 講述對港金融市場看法
不過,他強調,只要有清晰的論述,其實私下研究和討論,並沒什麼需要避忌。故此,任總透露將於短期內,發表一系列文章,再向大眾講述他對本港金融市場的看法。相信有關文章的主旨之一,肯定是警醒大家要時刻「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