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大公報》創刊115周年系列專題】片紙神州貴 華章四海聞

2017-06-07
■上世紀30年代范長江(左一)西北行期間與當地群眾合影。■上世紀30年代范長江(左一)西北行期間與當地群眾合影。

鐵肩擔道義 健筆為家國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野心彌彰,中日大戰隨時觸發。年僅26歲的范長江從未來戰局考慮,認為中國大西北必將成為抗戰之大後方。但當時西北貧窮落後,交通不便,消息閉塞,國人不知究裡。為此,他主動請纓,受命於大公報,於1935─1936年間,單槍匹馬,歷十個月,行程6,000公里,獨家考察和採訪了四川、甘肅、青海、內蒙等地,其間穿越崇山峻嶺,踏遍屍骨橫陳的戰場,沿途寫下了69篇旅行通訊,刊發在《大公報》重要版面。

范長江的新聞通訊既以文筆技巧見長,又以思考深度取勝。文章旁徵博引,以古喻今,針砭時弊,直抒胸臆,達到「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籠天下於形內,挫萬物於筆端」的境界。當中質樸的民族主義、民主主義情懷,更感動了千千萬萬讀者。

世界首篇「紅軍長征」報道

1936年下半年,這些旅途通訊結集為《中國的西北角》出版後,屢售屢罄,3年內再版9次,一時風行全國,形成「片紙神州貴,華章四海聞」的搶購潮。

更引人注目的是,范長江的西北行與紅軍長征線路交錯重疊,他根據自己一路的考察和採訪,寫下了《岷山南北剿匪軍事之現勢》一文。這篇文章以大字標題刊登在《大公報》要聞版上,由此誕生了世界上第一篇公開披露紅軍長征的新聞。

分析紅軍可能從哪條路線走出困境的這篇文章,為中央紅軍領袖在甘肅的哈達鋪會議,提供了決定去向的決策依據,延安由此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

此後,范長江又撰寫了《毛澤東過甘入陝之經過》、《劉志丹生平》等大約十篇有關紅軍長征的通訊。在當時的國民黨統治區,公開發表文章,敢直書「中國共產黨」、敢稱「紅軍」、敢在行文中給「剿匪」加上引號的,范長江是第一人。

可以說,在其成就卓著的記者生涯中,范長江創造了中國現代新聞史上「三個第一」:他是在國內報紙上公開如實報道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人;也是突破新聞封鎖、向「國統區」報道西安事變真相的第一位記者;更是國內以記者身份進入延安採訪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並如實報道陝北革命根據地情況的第一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