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明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青年交流促進聯會創會主席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強調,香港青年要實現夢想,必須首先有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才能找到發展機會。的確,認識祖國就是認識未來,不懂中國就是不懂世界,香港年輕一代應放開懷抱,去認識今日的中國,才能找到發展機會,拓展自己的人生事業和理想。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昨日出席名為「為夢想出發」的青年主題活動在致辭時表示,香港青年要實現夢想,必須了解「一國兩制」方針和中國國情,認清香港對國家的戰略定位,擁有寬廣、超越香港的視野,而國際視野之外,首先要有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才能找到發展機會。
「本土」分裂思潮謀切斷香港與祖國的關係
張曉明指出,近年香港的「本土」分裂思潮誤導青年,故有必要強調青年了解香港與國家的關係,希望本港青年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了解內地重大發展戰略,清楚香港怎樣與內地休戚與共,才能找到香港戰略定位」。
清朝文學家龔自珍說:「滅人之國,必先去其史;隳人之枋,敗人綱紀,必先去其史;絕人之材,湮塞人之教,必先去其史;夷人之祖,必先去其史。」「本土」分裂思潮正是要切斷中國歷史文化臍帶,切斷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的聯繫,切斷香港年輕人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要從香港青年的頭腦裡抹掉中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印記,使香港青年不能正確認識「一國兩制」方針,以及與國家關係。但是,香港青年如果對國家民族沒有了解和認同,怎麼能抓住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出路?
中國夢與香港青年息息相關
祖國命運和個人成長有着密切的關係,祖國的命運也就是每一個中國人的命運。為了實現中國夢,近代的中國仁人志士百折不撓。習近平主席指出,今天中國人民感到無比自豪的是,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這是近代以來中國人的夙願,我們說的中國夢,就是這個民族夙願的生動表述。
中國夢與包括香港青年在內的每一個中國人息息相關,擁有夢想的國家會光芒四射,擁有夢想的人生會絢麗多彩。有哲人說:「人生中,擁有夢想比有財富更有價值,財富總有用盡的一天,而夢想則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創造着財富。」張曉明強調,香港繁榮穩定是中國夢的重要部分,而陪伴特區成長的青年,日後將管理特區,提醒他們要為實現中國夢奮鬥。
夢想需要孕育、夢想需要行動、夢想需要延續、夢想需要責任、夢想更需要超越。提醒香港青年要為實現中國夢奮鬥,不僅是香港青年團體的責任,也是政府、社會、學校、傳媒和家長的責任。政府、社會、學校、傳媒和家長,都應該激勵香港青年志存高遠,腳踏實地,有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抓緊國家發展的機遇,拓展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理想。
香港青年要了解國家重大發展戰略
張曉明強調,香港青年了解內地重大發展戰略,清楚香港怎樣與內地休戚與共,才能找到香港戰略定位。回歸20年來,香港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同內地的發展不可分割。越來越多的香港人認識到,祖國的強大,是香港的靠山,香港依靠內地才有發展。「一帶一路」、「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國家大數據」等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是香港的巨大機遇,也為香港青年實現人生夢想拓展越來越廣闊的空間。
香港青年宜擴闊思維,了解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掌握內地最新發展的資料,更好地開拓個人未來的發展空間。香港青年還應多嘗試親身體驗內地生活文化,一方面建立人脈網絡,一方面提升個人的適應力。香港青年應該有堅定的理念,要看到國家的發展一定會為年輕人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要更好地從知識、做人做事等方面充實完善自己,要加深與內地年輕人的交流,更多地了解國情。
香港與內地融合已是大勢所趨,國情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拓展香港青年北望神州的國家視野,讓香港青年認識在兩地融合過程中他們的發展空間和機會。香港市場規模有限,產業單一,限制了香港青年的發展空間。結合兩地融合趨勢推動國情教育,能夠增強香港青年對國家、香港和自己個人前途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