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鬧市中尋一方淨土 閱讀品茶住宿睇戲
盛夏已至,城市裡暑氣蒸騰,但有一個地方卻一定是安靜而涼爽的,那就是書店。相比香港書店小而精緻的特點,內地的書店則顯得更加多樣化,有住宿品茶的書舖,也有定期組織觀影演講的書店,更有專門收藏古籍舊物的書屋,無論裝潢還是內容,都環繞着滿滿的書香氣息,在這些獨具特色的書店中徜徉歷奇,不失為一種絕佳的避暑方式。 ■文:香港文匯報 記者 帥誠 廣東報道、圖:資料圖片
廣州:廣府文化海納百川
廣州作為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其深厚多元的廣府文化氛圍滋養了不少獨特的書店。在眾多書店中,首屈一指的要數「方所」書店。由服裝品牌「例外」的創始人毛繼鴻一手打造的「方所」,於2011年在廣州太古匯商場負一層開業。
佔地1,800平方米的「方所」,集書店、美學生活、咖啡、展覽空間與服飾時尚等混業經營為一體。在「方所」的玻璃門上,是詩人也斯的贈語:「但願回到更多詩歌朗讀的年代:『隨風合唱中隱晦了的抒情需要另外的聆聽。』」這句話很好地概括了書店的經營範圍:主營人文、藝術、設計、建築類書籍,其中有4萬種港台書刊和近萬種外文書,也有不少內地出版物。
「方所」所在的太古匯購物中心本身有着寬闊的多層鏤空設計,也成為城市旅行者必去之處,而「方所」又彷彿太古匯的靈魂核心,成為商場裡不得不去的地方。走進「方所」的大門,會讓你瞬間彷彿與外界的喧囂隔絕,整個空間內的光照優雅而不黯淡,迴蕩着屬於書店的舒緩曲調。
在進門左手,是兩家風格時尚簡約的服裝展示店,再向裡走,可以看到琳琅滿目的精緻禮品櫃台。書店內搭配禮品銷售在內地已不少見,但「方所」挑選的產品卻大多是頗具設計感的小眾獨立品牌,且內容多與靜心閱讀有關,有錫製或櫻花木的茶具,也有形貌古雅的盆栽,亦或是一串簡單的風鈴,尋常店舖裡也較難尋覓。
逛完這繽紛的集市,抬頭望去,才發現不知不覺中已身處書架環繞之中。「方所」的書架以一個大弧形排列,眾星拱月之處則是約200平方米的開放式咖啡館,在書叢中挑一本畫冊,伴着陣陣咖啡清香坐下觀看,耳邊是音量剛好的小提琴曲,可以說是鬧市中最佳的閱讀之地了。
「方所」的書籍不僅品類繁多,而且分類十分明確。攝影、繪畫、設計、建築類畫冊為主的原版書籍,用兩條超過30米長的落地書架陳列,而社科歷史類書籍也在另一頭佔據了兩大排書架。除此之外,花藝、茶道、品酒、旅遊等類型明確的書籍也都各自設置了專門的空間,在一個仿製成報刊亭模樣的隔間,還能看到上百種少見的外文雜誌。書店裡的每一本相同書籍,甚至上千元的原版畫冊,都至少有一本拆封供顧客試讀。
此外,「方所」還會定期組織演講和讀者見面會,梁文道、馬世芳等港台知名作家也都曾在這裡進行簽名演說。
夜讀者有「家」可歸
廣州還有一家風格獨特的獨立書店--「1200bookshop」。這家店於2014年開業至今,現發展出兩家分店,也成為廣州知名度最高的24小時書店。店主劉二囍是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學霸」出身,做過建築師。劉二囍在開業之初便給出了書店方向和態度:不賣武俠和勵志書;為背包客提供免費住宿。白天是生意,晚上是態度和溫情,讓夜讀者有「家」可歸。
在書店吧台隔壁有一個小小的房間,是免費提供給背包客住的,「當我在台灣徒步旅行的時候,很多人收留我提供免費住宿,非常溫暖,我也想把這份溫暖給別人。」 劉二囍這樣說。
不過,想睡上這張沙發得提前預約,「將個人背景和想睡的理由發到我們的郵箱,我們審核批准後才能來睡。」劉二囍的本意是為剛到廣州無處落腳的背包客提供沙發,「不過現在很多廣州本地人也很好奇想來嘗試。」
該店內的書籍偏重社科和藝術類,更加適合文藝青年,店長本身亦是一位作者,有一欄書架上專門售賣他的旅行志。書店內同樣有着開放式咖啡館,提供100種左右的餐飲,為了吸引晚上的客流,凌晨2點到6點,圖書6.8折,還提供免費咖啡,真正是夜讀者的港灣。
老街巷裡淘古董
廣州特色書店數之不盡,大多都有着現代化的設計感,而在文明路老街巷中,有一家僅不到10平方米見方的小書店也散發着自己獨特的韻味。這家小書店坐落在文明路文德六巷入口旁的一棟居民樓首層,店名也簡單利落,就叫舊書店,店舖的主題一目了然。
還未走進店內,你就會被店門前掛着的各式老照片、明信片、郵票、畫片深深吸引,走進幽暗的店內,適應了日光燈的照度之後,你會發現滿眼都是舊書古籍。
20多年的老店,書架是老闆親手製作的木書架,10平方米的書店裡整齊地擺放着兩萬冊舊書,店內存放着大量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盛行的連環畫,此外還有古董鐘、收音機、廣州舊地圖和明信片等,本土特色濃郁。聽說這些書有些是從收廢品的工人處淘回來的,也有部分是市民自發拿過來賣的,還有不少是店主從天光墟雜貨市場等處收購回來的。
小小的店舖,卻能讓感興趣的遊客認真逛上一兩個小時。在書堆一角,你能找到屬於父母出生年份的報紙,還有早期的《紅旗雜誌》。在書店進門右手邊的椅子上,時常是年邁的店主或一位看店的阿姨在看電視,一門之隔則是老年活動室,伴隨着電視裡八十年代的港片和聲聲麻將入耳,彷彿真的重回了上個世紀。
深圳:電影書店看新「概念」
遍覽深圳的書店書吧,「小津概念書房」可以說是少有的主題非常鮮明的書店。書店佔地不多,一牆書,外加三兩沙發和座椅,二樓有個小平台,最多只能容二三十人吧。店內裝修很有風格,許多電影海報,電影書籍也比較集中,還有一些香港雜誌。
「小津概念書房」是店主貓姐和其他三位朋友一起創立的。他們是在獨立電影社認識的,都很喜歡電影,就想開一間跟電影有關的書店,於是就有了這家小而精緻的書店。
書店為文藝青年們搭建一個橋樑,提供一個文化交流的平台。書房定期舉行獨立電影展映,成為深港兩地獨立電影愛好者的據點。此外,書房還有讀書會、英語沙龍、戲劇愛好者聚會、圖書漂流,以及其他各類文化藝術活動。
在店內,還有不少貓,都是店主自己收養的,可以說,這家書店正印證了深圳這座多元文化的城市特點。
「飛地書局」匯名人
「飛地書局」坐落在一棟90年代風格的大樓底下,樓頂標着幾個字,「飛地書局」。強烈的魔幻現實主義感。很多令閱讀者驚訝的面孔經常會在飛地出現。說不準會偶遇文化界的知名人物,比如陳東東、孫文波和黃燦然,或者剛好有一場國際水準的音樂節。聽文青朋友說,這是一家由一群內地一流水準的詩人開的書店,全國甚至外國寫詩的人到深圳後,都會去「飛地書局」喝杯咖啡。
不得不介紹的是,飛地書局出版的《飛地》雜誌,每年四期,高逼格,匯集內地最好的詩人和藝術家作品,這也是飛地書局和內地絕大多數獨立書店的不同之處,因為書店本身在集結輸出精神價值。
東莞:地下車庫暗藏書店
很難想像,在東莞的鬧市中會有一家隱藏在地下車庫的書店,頗有大隱隱於市的意味。這家名叫「思想者書店」的店舖,作為一家純粹的獨立書店能堅守至今,除了地下車庫的低租金、忠實讀者的支持外,更重要的還是信念的支撐。
這家書店在東莞文化圈廣為人知,不少愛逛書店的市民說起它,總會誇:「雍華庭那個車庫中的書店啊,是雜誌很全的那家書店」、「新書到得也比較及時,折扣也不錯。」
每個轉角都有驚喜
「思想者書店」於2008年成立。老闆是從事圖書工作多年的湖南人盧志勇,1997年起,他在深圳從事圖書採購工作,後來到東莞,也在書店工作。2008年,他在雍華庭的車庫內開了這家書店。
盧志勇說,當時把書店開在這裡,一是因為車庫內租金較低,二是也覺得這裡比較安靜,氛圍不錯,另外感覺周圍人的文化素質也比較高。
「思想者書店」現有書籍大概20萬冊,種類也不少。財經類、旅遊類、體育類、休閒類等雜誌都非常多,像在東莞書店、書報亭比較少見的雜誌《知日》、《ACROSS穿越》等,你都可以在這裡買到。 這裡也有不少經典的書,但每次去也必會有新到讀物,每個月書店都會更換推薦書目,不變的則是每個轉角都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