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博客 > 正文

圈養鯨豚惹爭議 清空水缸待商討

2017-06-12
■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曾圈養虎鯨作表演用途,現已取消該項表演。  資料圖片■美國佛羅里達州奧蘭多海洋世界曾圈養虎鯨作表演用途,現已取消該項表演。 資料圖片

-能源科技與環境+全球化-

【新聞背景】動物權益受重視 電影呼籲反圈養

自人類活動開始,捕捉動物是基本的求生技能。隨智慧增長,人類把捕獲的動物飼養、繁殖、馴服,繼而衍生家禽、畜牧業,主要是食物供應用途。於是,圈養動物(captive animals)的概念應運而生,顧名思義是指動物住在固定的地方,依賴人類飼養而活。

當生活水平提高,部分權貴、富裕社會、商人等,四出搜集奇珍異獸,作為珍藏、觀賞、大眾娛樂等非人類生死存亡的用途,例如古羅馬時代的人獸競技,表演殘酷又野性的生死搏鬥。以動物表演作為大眾娛樂的商業行為,可追溯到1770年代在英國出現的馬戲團,周遊世界巡迴表演動物雜耍。

1850年代和1890年代,英美兩國先後發展動物園和海洋水族館,蒐集多樣性海陸野生動物,開放予大眾作觀賞及娛樂用途。有見消費主義抬頭,自1950年代開始,以動物及其表演作為主題的公園,在世界各地出現。

禁止馬戲團用野生動物

與此同時,反對動物表演、圈養野生動物,甚至營辦動物園、水族館等聲音及組織亦相繼出現,例如1957年於英國成立的圈養動物保護協會(Captive Animals Protection Society,CAPS)。

經過約60年的努力,終於在2014年年中,成功爭取全面禁止馬戲團使用野生動物表演的法案。

《黑魚》引起世界關注

有些動保團體則直接向主題公園施壓,而2013年就有兩個標誌性的反圈養事件。第一件是在年初公映的紀錄片,名為《黑魚》(Blackfish),揭露殺人鯨提利康(Tilikum)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奧蘭多海洋世界(Orlando SeaWorld)被圈養的悲慘情況。公映之後,海洋世界的入場人次及股價急跌。

第二件是首屆的國際反圈養行動日於7月21日舉行,隨後把日期定於每年5月。

國際反圈養行動並不是實質的組織,只是一個網絡平台,由來自美國的海洋動保人士Rachel Carbary創立,利用社交網絡呼籲、教育公眾,「向圈養鯨魚、海豚說不。」

雖然她虓N海洋動物,但不少反對動物園及動物權益團體也加入年度的示威行列。

最悲慘北極熊去年逝世

另一方面,近年亦有愈來愈多人關注被圈養動物的待遇,其中最具爭議的當為有「全球最悲慘北極熊」之稱的Arturo。Arturo是一隻居住在阿根廷門多薩動物園的北極熊,由於門多薩夏天氣溫高達38度,根本不適合北極熊生存,當地曾有數十萬人聯署,要求把Arturo送到加拿大,但最終被園方以Arturo年事已高不能舟車勞頓為由拒絕。

Arturo最終於去年7月4日逝世,而阿根廷亦宣佈由於環境不適合,將不會再引入北極熊。

繼Arturo之後,廣州正佳極地海洋世界飼養的北極熊披薩亦受到關注,動物保護團體指園內環境惡劣,而披薩亦有明顯的行為異常,事件同樣導致數十萬人在網上聯署,要求關閉正佳極地海洋世界,但動物園方面則堅持飼養方法和環境獲得國家認可,而披薩的健康亦沒有任何問題,拒絕將披薩送走。

工作壓力大 心理有問題

反對圈養野生動物的茞朝I,是其天賦的生存、自由權利,以及生活福祉,主要表現如下:

1. 壽命縮短:為了增加入場人次,公園多會購入罕見品種,例如來自極地的北極熊、企鵝,以及地區特有的如樹熊、熊貓,於是被強行移民到異地的行為,就等同剝削牠們的生存和健康成長權利。

首先,因為活動空間有限,動物運動量普遍不足,導致四肢、魚鰭軟弱乏力,以及免疫系統發展不良。

其次,人造生存環境及人工飼養方式,一方面侵害動物身體,另一方面削弱求生能力。水族館的哺乳類動物,因人造海水中的化學品而出現皮膚病。來自低鄏a帶的北極熊、樹熊,因不能適應高鄎蛈蚥亃o行動遲鈍、經常染病。

最大的局限是缺乏野生世界的天敵,以及習慣依賴人手餵食有限的食物種類,導致一旦放生,便不能存活。

2002年,由於反圈養的壓力,墨西哥放生電影《人魚的童話》(Free Willy,1993)的殺人鯨主角凱高(Keiko)。

回復自由之後,仍需要人手定期送上食物。不足一年,因身體機能弱,死於肺炎,終年27歲,比一般野生殺人鯨的平均30歲壽命短。

2. 表演動作反正常:為了增加娛樂、觀摩性,不少主題公園需要動物學習表演。而部分動作與牠們的身體構造有衝突,如部分表演要求海豚或是鯨魚游上淺水區,就有機會對牠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3. 心理障礙:面對人為干預,圈養動物也有失控的時候。上文提及的《黑魚》主角提利康,牠曾三度攻擊人類並導致三人死亡,有兩次發生在公開表演期間。之後,提利康被禁止表演,並隔離在狹小空間,其間不斷啃咬金屬槽門和水泥牆壁,牙齒全部磨損。隨牠「復出」與同伴再次表演,「自殘」情況才有所改善。

冀停野外捕捉 優化生活環境

面對反圈養的訴求,部分主題公園,主要是經濟、意識水平較高的地區,採取了不同的改革及改善措施,希望在平息爭議的同時又維持利潤。主要行動如下:

1. 停止繁殖:2016年,美國奧蘭多海洋世界和加拿大溫哥華水族館(Vancouver Aquarium),後者是北美洲三大水族館之一,分別承諾停止繁殖圈養中的殺人鯨、鯨魚和海豚,以免圈養問題延續,不過因為保育價值,溫哥華水族館的停止繁殖措施是不適用於瀕危物種(endangered species),例如黑腳企鵝(African penguins),同樣情況亦見於香港海洋公園的熊貓。

2. 停止捕捉:現時水族館的鯨豚有不少是來自野外捕捉,如日本太地町就是海豚的主要來源,並因電影《血色海灣》的上映引起公眾關注,世界動物園暨水族館協會(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WAZA)就要求會員停止購買太地町捕捉的海豚。

3. 人道訓練:不少水族館認為有需要保留表演項目,一方面是為了吸引觀眾,另一方面則認為這樣可增加公眾對海洋動物的知識。近年有部分水族館就透過改變海洋動物表演節目,希望在兩者之間作出折衷,如海豚跳出水面「頂波」的項目,就因為純粹娛樂觀眾而被取消,反而加入更多介紹海洋動物身體構造的環節。

4. 優化生活:有見動物權益備受關注,WAZA與相關組織,制定一系列的公園管理、保育策略等指引,涵蓋了餵飼食物的營養、水缸大小、環境設計、日常運動形式等等,確保圈養動物的健康發展。

【想一想】

1. 根據資料,試指出圈養動物會出現什麼生理或心理問題。

2. 有人認為應該將所有圈養鯨豚放生,你同意嗎?

3. 有評論指水族館應該取消海洋生物表演,你如何評價此看法?

【答題指引】

1. 本題同學需要根據資料回答,同學可引用資料中提到的問題,如壽命縮短、表演動作反常、心理障礎等。

2. 本題屬於開放評論題,同學可以自由決定立場,如果同意的話,應該從動物保育的角度解釋,指出鯨豚有權利自由自在生活,而人工圈養的環境並不適合動物生活,而且動物也不應該作為人類娛樂的玩具。如果反對本論點,同學可以從圈養鯨豚能否適應野外生活茪熀蚼z,由於鯨豚被圈養已久,對於野外生活已失去求生能力,未能適應野外的生活,而長期被圈養,也可能導致動物對野外的細菌失去抵抗力,如《人魚的童話》中的殺人鯨,雖然被人類放生,卻在不足一年內死於肺炎。

3. 本題亦是評論題,討論重點應在海洋生物表演能否提高公眾對海洋動物的知識,如果可以的話,海洋生物表演就有教育意義,可以保留,並更改表演內容,在動物權益和表演之中折衷。若表演不能提高公眾的知識,那麼表演就沒有教育意義。

【延伸閱讀】

1. Empty the Tanks.http://emptythetanks.org/

2. World Association of Zoos and Aquariums. http://www.waza.org/en/site/home

3. 《美海洋世界停繁殖殺人鯨》,香港《文匯報》, 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3/19/GJ1603190015.htm

4. 《團體反圈養動物 黃之鋒圖闖海園》,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5/08/HK1605080024.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