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主題團」結業式上的致辭
吉炳軒 2017年6月18日
香港文匯報訊 6月18日下午,2017「未來之星·香港傳媒專業大學生國情課程班--互聯網+主題團」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結業禮,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吉炳軒致辭,向港生們發表結業寄語。致辭全文如下:
老師們、同學們,各位嘉賓:
大家好!
很高興在人民大會堂與參加「未來之星」內地交流活動的香港大學生們見面,並向即將完成八天學習課程的同學們表示祝賀!
歡迎同學們來到北京,同內地的學生互相學習和交流,能夠親身感受一下首都北京和祖國內地的發展變化,感受一下北京人民、內地人民對香港青年學子的摯愛真情和所寄予的熱切厚望。
大家都知道,20年前,香港擺脫了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殖民統治,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從那時起,香港進入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香港同胞與全國人民一道共享作為中國人的榮耀和尊嚴,共同創造發展茩輕銂漸明未來。
20年來,中央政府始終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嚴格按照憲法和基本法辦事,是「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堅定守護者,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的積極支持者,是香港同胞合法權益的忠實維護者。
20年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成功實踐,使香港更加興旺發達,更加繁榮昌盛。香港始終保持荌篕琲鷟譯T易、航運中心的地位,連續多年被有關國際機構評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和最具競爭力地區。現在,香港不僅仍是內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來源地和內地企業最大的境外融資中心,而且還成為了人民幣國際化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戰略平台。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香港的對外交往進一步擴大,國際影響不斷提升。據世界銀行發佈的數據顯示,香港在政治穩定、政府效能、規管品質、社會法治、貪腐控制、公民表達及問責等方面的指標,都遠高於回歸以前。香港的法治水平在全球的排名從1996年的60多位大幅躍升至2015年的11位,比不少西方大國的排名還要靠前。
我們對香港回歸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功感到由衷的高興和自豪。
國家統一,民族復興,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理想和歷史使命。今天的中國充滿生機與活力,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當前,全國各族人民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昂首闊步行進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康莊大道上。我們的國家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座的諸位同學都很年輕,朝氣蓬勃,英姿颯爽,我很羨慕你們。我羨慕你們年輕,精力充沛,活力旺盛,聰明智慧,富有創造精神。年輕就是寶,就是力量和財富,因為你們擁有更為美好的未來。
我們也曾年輕過,也曾充滿過朝氣,充滿過理想。我們這一代人,生於新中國建立之時,是同共和國一起成長的人。我們親身經歷了在一個積貧積弱受人欺負的國家基礎上,頑強站立起來後,一步一步艱苦奮鬥,發奮圖強而走上強盛之路的全過程。我們是(上世紀)50年代出生,50年代初期,49年全國解放。我們由飢餓、貧困、虛弱,而走上溫飽、富裕、發達,征程中充滿了風雨,歷盡了艱辛,經受了血與火的考驗和洗禮。但我們國家頑強地走過來了。我們現在驕傲地自立、自尊、自信、自強於世界民族之林。
近幾年,我到國外訪問,許多國家政要都問我你們中國取得成功的經驗是什麼?我說,經驗很多,既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誤的教訓,能及時地糾正失誤,不斷地汲取教訓,也是寶貴的經驗。若要簡單地說,我們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從中國實際出發的發展道路;我們實行了一套從中國的歷史文化出發、在曲折的前進道路上積極探索而形成的被廣大人民所贊同的社會制度。我們有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們有十分明確的奮鬥目標,不屈不撓的奮鬥精神和勤勞質樸、求真唯實的、在艱難曲折中從不畏懼而一直勇往直前的偉大人民。
我們這一代人由少年、青年、中年而步入了老年,儘管我們現在還有一顆像青年人那樣火熱的心,但歷史的法則是無法抗拒的。老了就是老了,但我們不遺憾。因為我們為國家的強盛、民族的興旺、人民的幸福去努力了,奮鬥了,貢獻了。我們親歷了改革發展變化的全過程,為國家的興旺發達增了磚、添了瓦,看到了國家日新月異的巨大變化,看到了當今世界風雲變幻,而風景我們這邊更好。我們為此而感到自豪。
同學們,你們年輕,是未來之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歷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國家的富裕強盛,人民的幸福安康要靠一代接一代的有志青年去奮鬥。
只有能擔負國家民族責任,甘於奉獻,樂於付出,能造福人民的人生,才是最有意義的人生,也才是最為自豪和耀眼的人生。學好知識,鍛造品質,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諧康寧,香港的繁榮昌盛、和諧康寧作出積極的貢獻,這是你們的歷史使命。希望你們成為發明之星,創造之星,耀眼的創業奉獻之星。
(記者馬靜、張寶峰據錄音整理,標題為編者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