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回歸20周年之名人談】鄭國漢:護匯率助抗疫 港學者紛獻策

2017-06-19
■鄭國漢認為,學術工作絕非「紙上談兵」,可為社會帶來實質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鄭國漢認為,學術工作絕非「紙上談兵」,可為社會帶來實質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難忘回歸後金融危機 學術分析幫港解憂

不少在海外進行教研工作的香港學者,視九七回歸為「希望」,知名經濟學者、嶺南大學校長鄭國漢便是其中之一,而隨茪W世紀90年代初科技大學成立,成為他回港發展的契機。回望回歸至今的種種經歷,他特別難忘亞洲金融危機時,自己與一班本地經濟學者就如何捍衛港元聯繫匯率,對抗海外投機者狙擊提出建議,以及沙士肆虐時香港的大學科研團隊率先發現病毒源頭,為抗疫帶來新轉機。他認為這說明了學術工作絕非「紙上談兵」,絕對可以為社會帶來實質貢獻。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鄭國漢兒時一家蝸居茤苤A生活艱苦,他曾做過穿膠花、搬運和地盤工等工作幫補家計,後來奮力考獲獎學金,成功升讀中大經濟系,體現香港的「獅子山精神」。其後他負笈美國深造並留美任教十多年,原本未有計劃返港,但適逢科大落成,他在科大經濟系教授雷鼎鳴鼓勵下,回港視察,結果此行令他萌生回港發展的念頭。

「當時正正因為香港即將回歸,不少加入科大的教授,都抱茪@個使命感:就是要為中國建立一所高學術水平、令港人引以為傲的大學」。自言是「開荒牛」的鄭國漢在科大曾任經濟系系主任、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主任及商學院院長等,回想起1992年回港的決定,他笑言十分滿意,起初一班同事只抱荌蚞ヶ|可於10年內躋身亞洲首十名的願景,至今成績已超出原先預期。

籲青年多識國情

1997年6月30日深夜至7月1日凌晨,鄭國漢在電視機前凝視茼^歸交接儀式,感受很深:「香港回歸祖國,證明了中國強大起來,對港人來說是好事。」不過,近年小部分激進者卻執意挑起兩地矛盾,甚至煽動「港獨」思想,他呼籲這班年輕人要多認識歷史,明白香港在中西薈萃、文化多元之下,只有中華文化是我們的本,同時要看清國際形勢,「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受到國際認同是不爭的事實,更有不少國家主動與中國打交道,相信國家未來數十年可以與美國爭雄。」

說起回歸至今的難忘事,鄭國漢提及在1997年、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港元受海外投機者狙擊,包括他在內的多名經濟學者就如何捍衛港元聯繫匯率提出建議,支援金管局對付海外炒家,避免香港重現亞洲國家的經濟動盪局面。他舉例指金管局採取兌換保證形式,向本地銀行提出港元「認沽期權」,挽回公眾對港元的信心,便是由當時的科大同事提出,「事件反映了學術分析不是紙上談兵,其實也可以為政策制定作出貢獻」。

中央為港沖喜 值得感恩

至於2003年的沙士,令香港社會彌漫憂慮氣氛亦令他感受尤深。他憶說,當時為破解沙士病毒,本港大學科研團隊努力追蹤病毒源頭,其中港大微生物學系更率先發現疫症元兇是冠狀病毒。

鄭國漢認為,這證明了香港的大學科研實力雄厚,應更獲重視,「在這些生死存亡的關頭,如果沒有大學的研究貢獻,恐怕社會沒那麼快逃過一劫。」

他又提到,沙士後香港社會陷入連串經濟衰退,中央政府為此推出CEPA及個人遊等措施,有助重新帶起本港社會氣氛,並協助經濟復甦,「中央政府是希望為香港『沖鼣腄z,這是值得感恩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