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做好「帶路」人 迎人幣大潮

2017-06-19
■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強調:「沒有一間銀行可以諗冒多些風險賺多些,出事以後由政府包底」。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金管局總裁陳德霖強調:「沒有一間銀行可以諗冒多些風險賺多些,出事以後由政府包底」。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偉昉) 香港回歸20年之間,其中一項成就是發展成為全球首屈一指的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陳德霖為其中一位代表人物。他曾在金管局《匯思》中撰文,分享他在2003年6月沙士爆發期間前往北京的人民銀行開會的往事,為防傳染,會議室關掉中央空調,大家都汗流浹背開會,至今仍記憶猶新。他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是未來一大潮流,而「一帶一路」倡議亦為香港金融中心發展帶來不少機遇。

資金融通成中介新機遇

回顧過去,陳德霖說,香港由過去至未來的戰略定位都是「背靠內地,面向全球」。歷史上香港為轉口港,將內地貨品出口至全世界,以貿易融資起家,發展至現在成為金融中心。「金融業的本質是中介」,故此他認為內地越開放、增長更快,對香港作為中介的機遇就越多。

「香港金融業未來的機遇有兩個。」陳德霖指出,首先是人民幣國際化,2009年人民幣推出貿易支付試點業務,在內地5個城市和港、澳、東盟之間的跨境貿易可以人民幣進行結算,是為國際化進程的分水嶺。他稱,香港的角色是「先行先試」,很快便成為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業務樞紐,現時香港每天人民幣支付系統處理8,000多億元人民幣,不少計價定價業務在進行。他相信人民幣離岸業務剛剛起步,「未來會是一個大趨勢潮流,與內地經濟繼續改革開放分不開」。

「一帶一路」是另一個重大機遇。陳德霖指出,相關基建投資涉及60多國,沿線佔全球六成人口,惟GDP只佔全球三成,目前尚在發展階段。他認為,推動「一帶一路」有3個先決條件,包括國際水平認可的基建技術、開發項目的資本,以及基建設施的營運管理能力,三者缺一不可,內地正是擁有所有條件。當「一帶一路」加快投資,必須在海外融資,而海外投資者亦在等待機會,香港在金融中介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可在資金融通上找到新機遇。

港「先行先試」交足功課

香港作為金融中心,長期被與新加坡互相比較,同時隨茪漲a經濟發展,亦有上海等金融城市興起。內外夾擊下,香港金融中心還有什麼競爭能力?陳德霖認為,香港地理上背靠內地,政制實行「一國兩制」,特殊優勢是其他城市難比擬的。中央政府支持香港在經濟開放上擔當「先行先試」的角色,例如互聯互通、人民幣業務等,而香港亦交足功課,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流動性、市場基建都是香港做得最好。

陳德霖又指出,現時內地資本帳不開放,資金流出和流入境內有不同程度的管制,因此上海、北京等內地金融城市與香港還不是存在直接競爭。上海即使有金融基建設施,但國際性業務想做也做不了;相反,因為資金管制,香港亦難涉及一些內地業務,當內地開放資本帳,香港與內地的金融中心便會形成競爭關係。他認為,上海一定會搶走部分客戶,不過香港從來都處於競爭中,競爭力仍相當強,而且香港擔當「先行先試」角色,與國際其他金融中心已有相當強的連繫,有助留住客戶繼續使用,而且隨茪漲a越趨開放,帶給香港作為中介的商機亦會增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