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船。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中國青年報》及故宮博物院官網報道,故宮建院以來,先後接受了744人次捐贈的34,000多件文物。有聲音質疑:從法律上界定,何剛應算「上交」文物,故宮博物院何來「捐贈」一說?
對這一問題,故宮博物院方面認為:中國現有法律對於主動上交文物者應享有的精神獎勵和物質獎勵,缺乏明確標準,這樣很難調動民眾的積極性。而另一方面,我國盜掘、販賣文物現象屢有發生,保護形勢嚴峻。故宮博物院給予何剛「捐贈者」的身份,是對守法者的一種更大鼓勵和認同,有弘揚正氣和帶動示範作用,其實也是一種有益的探索。
故宮院長單霽翔表示,許多珍貴文物的第一時間發現者和保護者都是普通民眾。像何剛先生一樣以保護文物為己任,不圖名利的普通民眾還有很多。例如:2003年陝西省寶雞市眉縣楊家村王寧賢先生等5位村民,在村邊勞動取土時,意外發現了一處儲滿珍貴文物的窖藏。他們決定既不把它們分掉,也不高價賣給經常來村裡的文物販子,而是上交給國家。於是,他們之中有人保護現場,有人跑去報告文物部門,後來出土的27件西周青銅器件件有銘文,件件都是「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