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技巨頭公司包括Apple、Google、Microsoft最近在股票市場的價值屢創新高。有人認為這是第二次科技泡沫,但亦有人相信這反映科技已經成熟,可以大大改變今天的商業模式,並非泡沫。事實上,這些科技巨頭對各個行業的影響力都持續增加,教育界當然亦不例外。
美國有機構最近進行了一項調查,了解這些科技巨頭如何影響科技在教育界的應用。美國與香港最大不同之處,是Google的Chromebook在美國中小學非常普遍,超過40%學校傾向使用Chromebook,其次是筆記簿電腦、桌面電腦及iPad等。
調查反映,美國教育界決定採用什麼科技時,最重要的考慮是容易使用,這因素比起該科技能否有效幫助教學竟然更重要。由此可見,在教師心目中,簡單易用並能順利推行的科技才是關鍵,而Chromebook所有服務都在雲端進行,相對容易管理。
Google平貨普及 Apple易學討喜
教育界第二個考慮的重要因素是低成本。Chromebook對硬件的要求很低,所以硬件的成本也相對低廉,這是Chromebook在美國教育界能普及的主要原因,而它在學校被廣泛使用,亦間接令Google的應用程式例如G-Suite等佔了極大市場佔有率。
有趣的是,雖然Chromebook被廣泛應用,但卻未能成為最受學界喜愛的工具。當中原因包括擔心Google的私隱及安全問題,亦考慮到其他產品如Apple的iPad等,更能幫助及吸引學生於學習上使用科技。
除了Chromebook,調查顯示不少學校選擇Apple、Microsoft等產品,被問及原因時,他們認為產品的質素及效用很重要,亦重視產品是否同時提供大量相應的教學應用程式。對於將來的發展,很多學校認為Google在創新方面較為領先,其次就是Apple及Microsoft。
美國的情況與香港很不同,不能直接比較,但透過這些調查,亦可找出一些共通點。例如學校最需要的科技工具必須易用,應用程式及資料管理最理想是存在雲端,校方無須處理各種煩擾的工序如安裝備份等。
缺資源「求其次」 教界亟需支持
另外,移動學習是大趨勢,固定位置使用的桌面電腦使用率會繼續降低。另一方面,教育界如果沒有充足資源去使用最理想的科技,就會退而求其次使用一些免費或低成本的科技,至於這些科技是否最能提升學習,只會是學校的第二考慮。
值得留意的是,不同科技平台的市場佔有率,會影響出版商及教育服務供應商傾向投資於哪一類平台。
所以若有更多能提供及使用共通技術標準的開放平台,便能方便出版商將電子內容存放在不同平台上,對教育界才是最有利的。■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鄭弼亮
(標題和小題為編輯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