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洽談」牽線雙向投資 「帶路」搭橋海外市場
一邊是北京,一邊是香港,雖遠隔萬水千山,但割不斷兩地兄弟般的情誼,阻不了兩地合作的步伐。北京市密雲區投促局局長阮營詩說,20年來,兩地因京港洽談會等「紐帶」,合作越來越緊密。作為參加過多屆京港洽談會的資深人士,阮營詩說,隨着時代變遷,雙方緊抓發展機遇,合作領域從最初的房地產,逐漸擴展到科技、醫療衛生、旅遊等方方面面。未來還將搭乘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這艘「航母」,一起在世界舞台上乘風破浪。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聰、孫琳 北京報道
早在1992年,北京曾經組織過三四百人的招商引資代表團赴港做項目推介,很多港商開始對北京表現出房地產方面的投資意向。「1997年香港回歸是個契機。」北京市投資促進局項目促進處處長滿群傑表示,那一年,雙方終於決定以京港洽談會的形式來推進經貿合作,首次洽談會於同年10月在北京舉行。
合作漸頻繁 領域包涵廣
回憶首屆京港洽談會的場景,「印象最深的是,首屆洽談會上,北京方面清一色政府機構,而香港方面,除了貿發局這個半官方的機構外,其他全部是商會。」滿群傑說,隨着時代發展,為方便兩地商會的進一步直接溝通,從第四屆京港洽談會開始,北京國際商會等也加入到主辦方的行列。同時,政府機構中,除了北京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外,其他機構逐漸淡出。
隨着兩地合作日益頻繁,合作內容也不再局限於房地產等傳統領域,而是逐步擴展到科技、醫療衛生、旅遊、文化創意、金融等方方面面。中國癌症篩查中心、全國房車露營地和房車休閒旅遊示範基地、優品金融研究所等港資項目都通過京港洽談會的「牽線搭橋」落戶北京。「看到希望小鎮、天福號農莊等一系列香港大企業大項目被引到密雲,心裡說不出多興奮,說明密雲的發展得到了香港的認可!」 阮營詩高興地說。
借港作跳板 實現走出去
滿群傑指出,京港洽談會作為兩地合作的重要平台,在把香港資金「引進來」的同時,亦推動了北京企業赴港投資。據介紹,從第七屆洽談會開始,香港一改以往做法,無論是從投資環境政策還是人才輸入計劃上都作出了調整,並「反客為主」在京強力推介自己,希望吸引北京以及內地其他地區的資金到港投資。
作為我國一南一北兩大重要城市,北京與香港的經貿往來不僅愈發頻密,也已互為對方最重要的貿易夥伴之一。據統計部門數據顯示,2016年1月至8月,北京在香港直接投資額達75.65億美元,同比增長127.4%,首次超越同期吸引港資規模(51.4億美元)。對於這一態勢,香港貿發局中國內地總代表吳子衡表示,北京有很多優秀企業選擇香港作為跳板和融資平台實現「走出去」,進而擴大其海內外業務,這是一個令人高興的發展,相信未來這一趨勢還將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