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偉昉) 「一帶一路」存在巨大的資金缺口。據亞洲開發銀行估計,至2020年,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高達約7,500億美元,而亞洲開發銀行與世界銀行所能提供的資金總和僅為約300億美元。王冬勝指出,香港是亞洲首屈一指的多渠道融資平台,有能力成為「一帶一路」各項目的企業財資中心樞紐,負責項目的財資管理、債務融資安排及私募股權投資,並充當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跳板。
王冬勝表示,香港另一個顯著的優勢就是其離岸人民幣中心的領先地位,這個角色能夠促進以人民幣計價的交易,包括支付、融資與流動性供應,更有助服務和支持「一帶一路」的各大小項目,從而推動人民幣的國際使用。
發展債券融資中心
債務融資也是香港可以發揮優勢的領域。相比股本融資,債務融資將會削弱當地政府對個別「公共」項目的擁有權,同時可掌握後續開發的絕對控制權。這也可以滿足私人投資者對政府擔保項目無風險長線回報的需求。香港應利用金融服務業的強大實力和資源,特別是離岸人民幣領域的優勢,成為「一帶一路」和「亞投行」等最主要的債券融資中心。
此外,「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推動更多內地企業「走出去」,增加海外投資和併購活動。一直以來,香港幫助內地企業在國際投資和融資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也提供了多種專業服務,包括會計、仲裁、法律及諮詢。
「帶路」基建融資需求大
王冬勝指,總的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所涉及的基建項目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必須通過國際資本市場籌集。正當沿線的國家啟動大大小小的基礎建設,積極尋求融資渠道的同時,區內的債務市場的發展也會因此而活躍起來。香港應該好好發揮其金融及專業服務業的優勢,把握這些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