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物業或股票都有一定風險,一旦遇上股災或樓市下跌,往往會帶來很大的壓力,對退休人士更甚,因為他們沒有固定的穩定收入,而且股票或物業都需要精神和時間去管理。年金的作用正好為退休人士提供一個穩定的現金收入,以免他們在退休後仍然要為自己的投資擔驚受怕。年金在北美地區是一種非常流行的退休工具,而且年金計劃保證提供收入直至終老,退休人士便無須擔心壽命太長而耗盡退休金。■康宏理財服務助理聯席董事 林正宏
早前康宏委託了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做了一項調查,透過隨機抽樣的方式,成功以電話訪問了801名年齡介乎35至65 歲在職的香港居民,了解他們對退休儲備、強積金計劃及即將推行的公共年金計劃的看法。超過一半受訪者預算退休後每月開支在15,000元以下,而退休後首三項主要的支出項目依次為日常生活開支(59.7%)、醫療(45.1%)及住屋開支(40.4%),與過往三年的調查相若。
逾半訪者強積金只夠5年用
大部分受訪者視強積金為退休後的穩定收入來源,然而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卻認為強積金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超過一半的受訪者甚至認為強積金只足夠維持5年或以下的退休生活。總結以上調查結果,反映出受訪者普遍對退休策劃的意識不足,一方面他們認為強積金不足以應付退休後的生活,但除了強積金以外卻沒有作其他的退休準備。若不正視這個問題,可能會出現「銀髮月光族」的危機。
另一方面,調查結果亦顯示受訪者對政府將要推出的公共年金計劃的接受程度好壞參半。不足四成的受訪者表示會參與終身年金計劃,比表明不會參與的35.8%只高出數個百分點,其主要原因是認為計劃的回報低(23.2%);大部分受訪者期望年金計劃可以為他們帶來每年5-6厘的回報。另一個不參加年金的原因是認為計劃的入場門檻高或自己負擔不起(佔20%)。
年金計劃上限百萬太低
其實年金計劃接受的保費最低金額暫定為5萬元,筆者不認為入場門檻過高而會令普通市民負擔不起,相反市場上有不少意見認為計劃的上限只有100萬元太低,不足以幫到有需要的退休人士。調查結果顯示出教育程度或收入水平較低的受訪者普遍認為終身年金計劃的入場門檻高或負擔不起,原因可能只是他們對計劃的認識不足。但由於目前計劃還未正式推出,當中的細節仍有待落實。
入場門檻低 提存彈性高
根據以上的調查結果和筆者的親身經驗,很多人對退休的準備都不足夠。隨着政府推出公共年金計劃,相信可以引起更廣泛的討論,而相關的宣傳及教育工作亦可以讓市民對年金及退休策劃有更多的認識。雖然公共年金計劃暫時只接受65歲或以上的人士投保,然而坊間亦有其他的年金產品可供選擇,而且比公共年金的入場門檻更低、提存彈性更高、投入的本金更少;而要投保政府推出的終身年金計劃,也要趁退休前累積一筆資產,才能在65歲時有足夠的資產投保年金計劃,因此我們還是要及早為退休作好準備,才能安享無憂的退休生活。
(本文內容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決定。投資涉及風險,基金價格可升可跌,過往業績數據並非未來業績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