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普通話教與學】書面中文與口語是兩個國度

2017-07-04

語言是不斷變化更新的,語言與語言之間,也有很多交集,與其爭論「粵教中」還是「普教中」,何不粵又懂、普又會?反正都是「中」,多一種語言,多一個世界,無論口語說的是什麼,閱讀時看的都是漢字。

筆者某次主持教師培訓的工作坊,討論到其實學生的母語無論是粵語還是普通話,在寫作和閱讀的時候,都會發現口語和書面中文有差距,學生還是要通過學習來熟悉書面的中文。

這說法也許觸動了某些老師,本來沉寂的氣氛馬上活躍起來,還要我試舉例子說明之。我一時被逼急了,想起蘇軾一句話,「人瘦尚可肥!」普通話慣說「胖」,粵語說「肥」,可是「胖豬」、「肥豬」,寫出來似亦無不可。無論母語是粵是普,總得要懂「肥」和「胖」二字,在不同的場域使用。小時候老師也教我們,口可說「肥」,寫出來的時候,「人」不能「肥」,要「胖」。杜甫亦有詩句云:「綠垂風折筍,紅綻雨肥梅」,可見書面中文與口語有時是兩個國度。

當即我又想到「飲茶」二字。粵文化中,「飲茶」不等如「喝茶」,心想:「不如大家飲啖茶,食個包,慢慢傾。」「飲」「食」二字,也多見於書面中文,普通話口語亦不常用。柳永云:「都門帳飲無緒」,這裡「飲」指「飲酒」。「飲飽食醉」、「飲食男女」、「飲龢食德」,在寫作和閱讀時總會遇到的一些字詞,並不常在口語裡,還有像「飲恨」、「飲泣」,甚或「飲羽」等詞,多是在書面中文裡找到,看文字則懂,日常則未必會說。

粵普交流總是好事

無論口裡說的是粵是普,其實都有利中文書面語的學習,語言在相互的交流中必然會豐富起來,多學一種語言,總是好事。我們何不利用香港的優勢,把普通話、粵語和書面中文都學好。(標題和小題為編者所加)■譚志明 香港中國語文學會

簡介:香港中國語文學會創辦於1979年,宗旨是通過研究、出版、教學、交流、合作等方式促進中國語文工作的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