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港大與瑞士院校合辦課程 有利日後投身國際組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國際事務及政治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影響深遠,為加深學生對相關領域的專業知識,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與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及發展學院首次合辦「社會科學學士及碩士」雙學位課程,供社會科學學生報讀。首屆3名學生已在港大完成3年課程,今年9月將赴日內瓦深造,修讀2年的碩士科目,裝備自己日後投身國際組織。
在港大修讀國際政治的李子謙將到日內瓦國際關係及發展學院主修國際事務。他認為國際政治除有助他們了解世界動向,對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和民生都有深遠的影響,遂報讀了上述雙學位課程。過去3年本科期間,他積極裝備自己,包括在2015年參加聯合國大學生義工服務,到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的柬埔寨分署工作5個月。
他分享指,當時主要負責在組織內提供資源調配策略,提供建議予當地申請已發展國家的資助項目。短短5個月的經歷,令他發現不同國際組織在推動世界發展時擔當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組織為柬埔寨申請到某國資助,便可以減低禽流感對當地的威脅。」他亦明白到國際政治與民生息息相關,例如若香港與東盟簽訂了貿易協議,看似與市民沒多大關係,其實這或可降低當地進口到本港的貨品價格。
積極「走出去」 悟在港很幸福
李子謙鼓勵同學積極「走出去」增廣見聞,在3年前擔任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會(AIESEC)港大分部全球義工發展計劃的負責人,協助100名港大生到國際交流,「很多同學到海外交流,見識到不同地方的文化和發展,都會覺得在香港生活原來很幸福。」
畢業後,他有意在日內瓦或其他地方的國際組織工作數年,豐富閱歷,並擴闊國際視野,再回港貢獻。
在港大主修政治與公共行政學、副修社會工作學的麥麗雯,則將到日內瓦主修發展研究。 她從小已關心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問題,大一時在港大學生會「中國教育小組」擔任內務副主席一職,協助改善中國貧困地區的教育情況,包括為學生籌募學費、到山區學校義教等。
麥麗雯憶述,第一次到內地義教時,看見一個課室內一名教師指導七八十名學生,學生的學習差異極大,不少坐後排的學生更「自我放棄」,遺憾的卻是老師能力有限,未能逐一照顧他們的需要,「當時很難過,決心要貢獻自己小小的力量。」去年她特別休學半年,遠赴老撾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做義工服務。
為發展中國家改善現狀
她期望透過修讀日內瓦的發展研究課程,深入了解國際間的環境、民生和經濟等發展議題,日後可為發展中國家提出改善社會現況的建議。
瑞士日內瓦高級國際關係及發展學院專精於世界事務研究,不少校友在國際擔任要職,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瑞士前總統雷伊等。港大社科畢業生除了可在日內瓦留學,亦可在當地實習,有助他們日後在駐紮當地的國際機構,包括聯合國辦事處、世界貿易組織等組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