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15日在北京閉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促進經濟和金融良性迴圈健康發展。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金融發展面臨新形勢的重要關口,這次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人民日報》就此採訪相關領域的專家進行了解讀。
主動防範風險 完善應急機制
「這次會議是在全球經濟增長趨緩、我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背景下召開的,具有重要意義,將對我國金融業改革、發展和穩定產生深遠影響。」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表示,近年來,中國金融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在發展過程中也積聚了一定問題和風險,需要結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認真加以研究解決。
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要把主動防範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範,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着力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着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
「當前我國金融風險總體可控,但金融風險隱患仍不容忽視。」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仇高擎表示,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有利於進一步完善、深化前期金融風險綜合治理的各項舉措,切實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和穩定。
統一協調機構 防止九龍治水
這次金融工作會議決定,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強化人民銀行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職責。
董希淼認為,設立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是此次會議的重要成果之一。與原有的金融監管協調部際聯席會議相比,委員會的職能完整,層級更高,金融監管協調將會是其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時,人民銀行在宏觀審慎管理和系統性風險防範方面的職責得到強化。通過金融監管協調機制的加強和提升,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優化金融風險監管覆蓋方式,以更好地應對金融機構在綜合化經營過程中可能會產生的流動性風險、信用風險、操作風險,防範引發全面影響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系統性風險。
「有了統一的協調機構,可以有效防止九龍治水、各自為戰的局面,防止監管不足或監管過度,有力有效有序地引導資本服務實體經濟,從而借助金融支持來實現中國夢。」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教授田利輝說。
放寬市場准入 加強跨境監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全球經濟的關聯度愈加緊密。隨着「走出去」戰略的實施、「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金融對接國家戰略加強服務的意識也愈顯強烈。此次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如何助力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董希淼認為,在擴大開放方面,中國要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加快同有關國家和地區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積極支持資本市場「走出去」,擴大金融機構雙向開放,鼓勵境內機構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為境外金融機構在華設立分支機構提供發展空間。同時,逐步放寬市場准入,擴大投資範圍,加大企業境內外融資支持力度,加強跨境監管協作,便利符合條件的企業赴境外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