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 > 正文

【大行透視】粵港澳大灣區極具潛力

2017-07-17

恒生銀行投資顧問服務主管 梁君馡

今年上半年,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這標誌着在內地形成了華北(京津冀)、華東(長江經濟帶)及華南(粵港澳大灣區)的三大區域經濟戰略格局。雖然粵港澳大灣區並不是內地三大灣區中GDP最高的區域,但以進出口總額來看,環渤海灣和環杭州灣兩大灣區合計,亦遠不及粵港澳大灣區,可見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未來或有較高的發展潛力。未來大灣區規劃發展過程中,基建交通、高新技術、金融、地產四個主要領域最可能受益於政策。

珠三角「生活圈」料促發展

大灣區具有地理優勢,向內可延伸至湖南和江西等中部城市,向外則可通往東南亞、中東和歐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廣東省發改委於4月底發出廣東省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十三五」規劃,表明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形成輻射國內外的綜合交通網絡。筆者相信大灣區的具體建設措施或於未來陸續出台,珠三角地區或建成「一小時生活圈」,有助帶動民生經濟活動,如休閒旅遊及消費。筆者預料珠三角城市群將進一步擴大,並產生溢出效應,加快二三線城市如佛山、惠州及江門地區的基建及地產發展。

港金融產業演重要角色

深圳創新科技產業較強;東莞是全球最大的製造業基地之一;廣州的汽車製造業、高端裝備製造業具有優勢;香港是環球金融中心;而澳門則是亞洲其中一個主要的休閒旅遊及博彩中心。粵港澳各地的產業結構各有不同,大灣區發展可望結合各地區的產業優勢,帶來協同效應。當中,香港金融服務業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利用香港金融產業優勢,建立大灣區金融核心圈,加強對科技及高端企業的貸款支援力度。同時,亦可憑藉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及完善的金融法規,幫助區內科技及高端製造企業連接國際市場。(以上資料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