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獨家風景】新經濟政策和特權

2017-07-27

呂書練

通常很多社會在出現嚴重衝突或暴亂事件後,無論是流血平息,還是和平解決,對人民和政府都會造成傷害,之後的做法就是檢討事件爆發的原因,然後研究新的對策或方案,馬來西亞政府亦然。所以,「新經濟政策」正是「五.一三事件」後的產物。

該事件及其後續發展數月,最終造成共一百九十六人死亡,其中一百四十三人為華人,馬來人和廣義上的印度人各佔二十四和十三人,另有十五人無法辨認,近萬人被補,絕大多數是華裔;當然也迫使馬國獨立之父兼時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辭職。

事件始於馬來西亞獨立後的第三屆大選,有人不滿結果,一群馬來族激進人士帶頭發難,從而引起連串衝突。政府將事件定性為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種族衝突」,從事件最後遇難者和被捕者的種族比例看,華人的確是最大受害者,因此,在當地華人看來,是赤裸裸的排華行動。

因為華族人口當時雖然只佔全國三成七,但在首都吉隆坡的比例卻高達五成五,經濟實力益強,雖然華人進入政府最高權力機構者極少,但在民間可以發揮很大的影響力,包括影響了那場選舉結果。

而政府在事後檢討和研究後也發現,外來的華人比當地土著馬來人長久以來擁有很大的經濟優勢,遂以「平衡各種族之間的經濟差異」和「消除貧困和重整經濟結構」為藉口,提出對土著馬來人相當優惠的政策,包括從加入政府當公務員到受公費教育如公立大學錄取,都以馬來人優先,甚至私人公司招聘員工,也規定一定比例錄用馬來人等,以致「馬來人統治」成為馬來西亞人不得不接受的生活事實。按當地華人說,這是給馬來人特權,這樣令本來就個性悠閒的馬來人更慵懶,工作表現也散慢。記得乘的士時跟華裔司機聊起,他說,你看街上坐在樹下的馬來人,他們其實是搞清潔或維持治安的公務員,但十人團隊中只有兩個人做事,其他八個則「欣賞」那兩個的「傑作」。

這說法有些誇張,但反映華人的不滿和無奈情緒。所以,有能力的華人都移民新加坡或澳州。然而,即使明知不公平,有些人仍選擇留下,因為這裡的生活指數不高,而馬來人的慵懶和愚鈍反而凸顯了華人的勤奮和聰明,這又是機會。(星馬行六之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