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立法護土壤 政協建良言

2017-07-27
■重金屬是土壤污染重要源頭,圖為廣西河池市某企業向溪水排放含有重金屬的礦坑水。 中新社■重金屬是土壤污染重要源頭,圖為廣西河池市某企業向溪水排放含有重金屬的礦坑水。 中新社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環境要素,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鎘大米」事件,江蘇常州外國語學校遷址「毒地」事件,以及最近中央嚴厲通報的「祁連山生態環境」事件,無一不向人們敲響土壤污染的警鐘。近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通過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的分組審議,並向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作為中國首部土壤污染防治的專門法律,《草案》一經公佈就引起廣泛關注,各界政協委員深入調查,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積極為推進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獻策。■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馬曉芳 北京報道

擁有世界7%耕地面積的中國,土壤污染形勢也十分嚴峻。因此,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推進農業清潔生產,深入推進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促進農業節本增效;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開展設施農業土壤改良,增加土壤有機質」。

土壤保護事關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近年來,國家先後組織開展了多次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制定實施了重金屬綜合防治規劃,啟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示範等工作。全國政協和各界政協委員也積極參與到了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通過調研、提案、座談等形式,為土壤污染防治建言獻策。

全國政協調研促土壤保護

全國政協副主席劉曉峰去年就帶隊赴江西、湖南等地調研「土壤污染防治與土地資源保護」,並在調研基礎上向中央提出防治土壤污染、保護土地資源的建議。

劉曉峰在調研時指出,應盡快出台土壤污染防治法,建立健全土壤保護的法律體系,突出立法的重點,注重多元控制,推動企業守法,保障政府執法。堅持保護優先、防治結合的理念,盡快開展重點區域的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摸清土壤污染底數,建立土壤資源保護示範區。

他說,要加強土壤污染風險防控和修復,集中建立土壤污染的檔案管理。以保障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為目標,健全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制度,重點解決污染土壤的風險增長、整治和修復問題。

土壤污染治理需公眾更多參與

全國政協對土壤保護的積極關注,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草案》的出台。

在近日法律專家們就《草案》展開專題研討時,許多專家指出,《草案》中應該包括更多利益相關者,讓更多的社會公眾參與到標準的制定中來,有專家建議在章節結構上,將公眾參與和信息公開相關內容單獨組成一章。

良好的土壤是糧食產量的重要基礎,對推進工業現代化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劉曉峰亦強調,土壤污染整治需要政府、企業和公眾的積極參與,多元共治,特別是要堅持「誰污染、誰治理;誰受益、誰治理」的原則,通過立法,科學設定違法成本,促進企業自覺守法,合理開展修復工程,積極推動土壤修復的產業化、市場化,加大環保力度。

讓土壤保護有法可依

防治土壤污染,直接關係到農產品質量安全、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現階段,中國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重,通過立法實施土壤污染分級分類防治,對未受到污染的農用地土壤予以保護,對已受到重金屬污染的土壤實施綜合治理,任務已十分緊迫。

所有的環境要素都無法割裂,大氣污染、水污染最後都要落到大地上。但土壤污染是隱性的,沒有大氣、水污染那麼直觀,累積性卻很強,因此在土壤污染防治上,就更需要系統專業的法律做支撐。而此次《草案》的推出,將為接下來的土壤保護和污染防治提供法律依據,同時也彰顯了中央政府依法治國、依法執政的理念。

近日,「祁連山生態環境」事件引發社會關注,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的通報措辭之嚴厲,在中國環境保護史上並不多見。

從通報中「不作為、亂作為,監管層層失守」等措辭可以想見,面對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在今後的國家治理中,中國政府對環境違法的懲處將更加堅決果斷。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