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科技多面睇 > 正文

傳送醫療資訊易洩私隱 植入式裝置 患者恐淪「獵物」

2017-07-31

為治療糖尿病患者,醫生有時須為病人注射胰島素控制病情。放眼未來,他們或只需在體內植入裝置,自動檢測血糖水平,並根據結果自動釋出胰島素,而這類植入式智能裝置,料成為未來醫療新趨勢。這類裝置雖然方便,但裝置獲取的資訊,在傳送期間可能外洩,又或傳送至未經授權的人士手上作其他用途,若裝置遭黑客入侵,私隱更受威脅。

愛爾蘭都柏林城市大學國家感應器研究中心主管莫林表示,植入式裝置可監察病人內部組織及器官狀況,實時收集個人健康資訊,前景無限。部分專家估計到2020年,植入式智能裝置市場規模或高達1,630億美元(約1.3萬億港元)。

分析數據 提示食藥時間

藥廠寄望,植入式裝置不但有助病人準時服藥或替換另一種藥物,也能透過實時數據分析,得知某種藥物的藥效,或可提高該藥的銷售量。

美國醫療企業Proteus Digital Health研發的「Proteus Discover」,是其中一款植入式智能裝置。Proteus Discover是一顆內藏感應器的藥丸,病人吞下後,感應器接觸胃酸後啟動,開始將健康資訊傳至戴在病人胸口的裝置,並記錄病人服藥時間及活動,所有資訊隨後傳送至病人手機,並儲存在Proteus Digital Health的雲端上。

價格高昂 病人或難負擔

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icrochips Biotech研發的裝置內藏治療藥物,醫生可利用無線通訊技術,更改裝置釋出藥物的頻率及藥量,內置的感應器也能因應身體狀況改變,自動更改藥量。

植入式智能裝置除衍生私隱問題,部分病人可能無法負擔裝置的費用。澳洲去年10月將2,500種心臟起搏器、人工關節等植入式裝置,從官方人造器官名單中剔除,代表私人保險公司可大幅削減為受保人提供的手術費資助。

此外,植入式裝置的效用尚待證實。英國顧問公司Concentra Analytics醫療保健主管唐寧指,植入式裝置確可較以往更快、更準確地獲取身體資訊,但這代表醫生需要更多時間分析數據,並理解數據所反映的健康狀況。 ■《衛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