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理財策劃】家庭支柱更要全面醫療保障

2017-08-14
■黃惠儀表示,現有的醫療保障部分是由公司提供,倘若他日轉換工作或者因經營環境改變,公司減少員工福利,這些醫療保障也會隨即受到影響,形成「保障真空期」,故應多預備一份基本個人醫療保障,以減低風險。■黃惠儀表示,現有的醫療保障部分是由公司提供,倘若他日轉換工作或者因經營環境改變,公司減少員工福利,這些醫療保障也會隨即受到影響,形成「保障真空期」,故應多預備一份基本個人醫療保障,以減低風險。

患病並不能避免,如果沒有做好保障,萬一發生任何事故就有可能會令生活大失預算,尤其是家中的經濟支柱,若沒有足夠保障,可能更會影響另一半,甚至家庭。筆者的一位客人陳小姐,媽媽因病過世,陳小姐需要獨自肩負起照顧爸爸的責任。她意識到自己成為了家庭支柱,想與筆者重新檢討自己的財務安排,還有爸爸和自己的醫療保障。以下筆者會從個人醫療保障、父親的醫療保障兩方面為陳小姐重新分配資產。 ■康宏理財服務聯席董事 黃惠儀

在個人的保障上,雖然陳小姐接收了媽媽的200萬元保險金,但用個人需求法計算,保險金未必足夠涵蓋到陳小姐的所有生活費用。

儲蓄壽險為自己累積財富

以陳小姐每月的家庭總開支計算,再加上預期供養爸爸多20年的時間,她所需要的保障總額大約為700多萬,減去可變現的資金總值約350萬(即股票、債券、遺產等),還差約430多萬淨保障額才足夠她的需要。筆者建議陳小姐可考慮投保一份沒有儲蓄成份的定期壽險,只要供款20年便可保障至80歲,而陳小姐每月只需繳交約800元的保費就可以達到這效果,建議她可從每月的盈餘中分配一部分作這額外的保險開支。

有公司醫保也要個人保障

至於陳小姐現有的醫療保障部分是由公司提供,倘若他日轉換工作或者因經營環境改變,公司減少員工福利,這些醫療保障也會隨即受到影響,形成「保障真空期」。筆者建議陳小姐可以為自己多預備一份基本個人醫療保障,以減低風險。按現時陳小姐的情況,一份基本的住院保障約每月供款約250元,年供約3,000元左右,她同時可按實際情況,附加其他保障如門診、牙科保健服務等,全面保障自己的醫療需要。

除此之外,筆者亦在此提醒各位,若婚姻或家庭狀況改變,便需更新保單受益人。在筆者檢視陳小姐的其中一份保單時,發現保單仍以過世的媽媽作為受益人,未有及時更新。為減少這種情況出現,建議保單持有人可列出自己所有購買的保單,定期檢視保單內容;同時也列出相對的受益人,以確保受益人得到應得的保障。

年齡成投保的重要關鍵

陳小姐亦非常關注爸爸的醫療保障,然而陳小姐的爸爸今年已經63歲,並且沒有購買任何醫療保險。市面上一般醫療保險計劃的投保年齡均設上限,一般為59歲至64歲不等,而且保費會因投保人當時年齡和健康狀況而調整。大部分的計劃亦可保證續保及保障期至100歲甚至終身受保,即若受保人活超過100歲也可以繼續享有醫療保障。若過了65歲,可以選擇的保險公司和計劃便不多,假設陳小姐爸爸的健康狀況良好,投保一份基本的大房住院保險,每月供款大約600元,年供6,700元左右,便可得到基本的醫療保障。因保費會隨年齡和醫療成本增加而調整,所以他們亦需預留足夠的現金流以支付日後遞增之保費開支。

投資債券保持現金流

最後,在保險金的運用上,陳小姐可考慮投資穩定的債券公司或債券基金作收息和分散投資之用,債息可以增加每月的現金流。而債券基金則可以隨時贖回,資金流動性較高,且投資的類型選擇多,投資者可按自己的風險承受程度決定投資類別。以200萬元為例,按每年約4-9%投資增長,即每年可獲8萬至18萬元不等的回報,可作自己及爸爸保險金上增加的額外開支。

作為家中的重要經濟支柱,各位應該不時檢視自己的個人保障,為自己及家人作最好的打算,以應付突發事件及不時之需。

免責聲明: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投保建議及邀約,請不要依賴本文件作投資/投保決定。筆者已盡量確保所提供資料(包括數據)之準確性及可靠性,惟並不表示該等資料可作為消費者/投資者的指引,倘有關資料之任何不確、不足或遺漏等,所引致消費者/投資者有任何損失或損害,筆者及康宏一概毋須承擔相關責任。所述之計劃視乎個別產品供應商而定,有關產品計劃之詳情及細則,以產品之主要說明文件為準。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