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着忻加帥留的二維碼,掃瞄進入四個大學生開辦的愛尚雙創綠康食品網店下單,將2包莜麵餅放入購物車。「您購買的綠康無添加糖粗糧飽腹代餐莜面(裸燕麥)餅乾零食原味88g裝已經發貨啦」。將家鄉的綠色食品推向市場,忻加帥和三個夥伴懷揣這個夢想,進行了線上和線下兩個市場的兩路「攻堅」。
忻加帥的三個合夥人,王成海、呂彥軍和劉小龍,四人都是九十年代出生的河北壩上同鄉。2014年,四人在河北並不太知名的大學畢業後選擇到北京打工。兩年後,他們都成為北京幾家有名的團購網站的銷售骨幹,月薪超過三萬元(人民幣,下同)。
今年春天,中鐵建扶貧幹部孔浩,赴京推銷壩上綠色食品,與忻加帥四人不期相遇,便把自己經營了兩年的微商平台貢獻出來。幾個人的想法是,在此基礎上嫁接成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把壩上雜糧小米、紅豆、綠豆、胡麻油和莜面等綠色食品搬運到北京,讓農民盡快致富。四學子回鄉創業的想法得到了當地政府的支持,政府按大學生回鄉創業規定,幫他們解決了辦公用房和銀行貸款。
「第一單業務很順利,我們連夜把貨運到北京,天一亮就擺在中鐵建家屬院的食堂前,一個上午十幾噸雜糧就銷售一空。」忻加帥說:「因為有扶貧的因素在裡邊,機關工會帶頭給出了比市場還高價格,這反倒讓人感到不好受。」於是,四個年輕人決定帶着樣品,探一探北京的超市。沒有想到,一款產品,進入超市的一個連鎖店,進場費需要5,000元。高昂的進場費,粉碎了壩上雜糧進北京超市的夢想。
停薪湊資 開發新品
四個年輕人便轉戰網上銷售。忻加帥回憶說:「起初,每當接到網上訂單都很興奮,經過半年的沉澱,漸漸從理想世界回到殘酷的現實」。然而,他們漸漸發現在線上遇到的難題,比線下還要多。比如,他們的產品要想在搜索中排到前三頁或五前頁,至少需要近百萬元的競價。還有,出自農家的小米、紅豆、綠豆、胡麻油和莜面等綠色產品,因為沒有網城需要的各種許可證件而被擋在門外。多番碰壁之後,四個年輕人重新回到最初運營的微商平台。
壩上的夏季即將過去,忻加帥盤點了半年來的網上營收,不足以支付每人2,500元的月薪。於是,四個年輕人暫時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線下,跟着中鐵建扶貧幹部張浩一起組織壩上雜糧進京銷售。
今年6月,四個年輕人召開了公司成立以來的第一次股東會,暫時取消每人2,500元的月薪,決心再博一下。就在這時,尚義縣工商聯向他們注資50萬元,決定開發一款莜面(裸燕麥)餅乾系列產品。農副產品進城,是壩上四學子創業的夢想,也承載着農民的期望。然而,相比工業品下鄉,他們選擇了網絡大鱷們都不願意擔荷的責任。忻加帥說:「趁年輕,想往前再闖一闖。」 ■香港文匯報記者 顧大鵬 河北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