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投資理財 > 正文

【理財智庫】認識ICO風險(下篇)

2017-10-09

比特幣愈來愈受市場關注,這股熱潮不但引發其他加密貨幣的開發和創立,亦助長了「首次代幣發行」(initial coin offerings,簡稱ICO)的發展。因應ICO、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相關活動的潛在風險,不同地區的監管機構已表示關注及作出警告。一些投資者必須留意的風險包括:

1. 欺詐及騙局

ICO一般以研發新科技項目為目標,投資者或因此誤墮詐騙陷阱。騙徒可能把ICO包裝成吸引的投資機會,以新科技及高回報作招徠,誘騙投資者投入資金。在某些地區,ICO可能被定性為非法活動。在一些加密貨幣投資騙局個案中,曾經有網上交易平台聲稱提供保證回報,哄騙投資者購入「比特幣採礦合約」,但事後卻突然關閉,捲款潛逃。

2. 洗錢、恐怖分子資金籌集

ICO 相對匿名的交易特點及快速的集資能力,使其容易招致潛在洗錢及恐怖分子資金籌集的風險。若有關活動或交易平台涉及犯罪活動,執法機構可能會採取法律行動關閉有關活動/平台,投資者可能無法取回已投入的資金。

3. 研發項目前景及有限資訊

即使ICO的研發項目是真確而實在的,又或者已取得初步成績,但由於ICO計劃營辦者未必有可靠的往績,研發項目可能會被暫停或推遲,有關代幣可能因此變得毫無價值。ICO通常提供一份「白皮書」以解釋研發項目的概念、所使用的技術,以及業務前景等。這些「白皮書」一般十分複雜及高度技術性。此外,這些「白皮書」在整體內容、完整性、風險披露或審計要求方面沒有既定的標準或格式,當中的內容更可能沒有經過任何核實或根本無法核實。

4. 平台風險

加密貨幣交易平台由私人公司設立,可能不受規管及位處海外。如出現平台倒閉、停止運作或被黑客入侵等情況,投資者可能會全數損失存放在這些平台上的加密貨幣。例如 Mt. Gox 曾經是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但在2014年倒閉,其為客戶持有價值以百萬美元計的比特幣被黑客盜取。因網絡攻擊而導致加密貨幣失竊的個案有上升趨勢。

5. 錢包保安

加密貨幣可以儲存在數碼錢包(digital wallets)內,諸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遺失密碼等情況可能導致加密貨幣損失。儲存在數碼錢包內的加密貨幣亦可能會因遺失錢包而永遠失去。由於加密貨幣系統相對匿名及沒有中央資料儲存庫,尋找遺失了的加密貨幣的成功率十分低。

6. 極度波動及高度投機性

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的估值通常不透明,而且具高度投機性。它們一般沒有任何實質資產支持。此類代幣或會成為純粹投機買賣的工具,其交易價格或會在短時間內大幅波動。數碼代幣可以變得毫無價值,投資者可能會損失所有投資金額。

7. 流通性風險

即使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可於二手市場上買賣,市場上也不一定有足夠的活躍買家和賣家,而數碼代幣及加密貨幣亦未必被廣泛接納作交易和付款用途。代幣持有人可能難以將代幣出售,在最壞情況下,投資者可能完全無法變現或使用其持有的代幣。

8. 沒有實物支持

加密貨幣可能沒有實物、發行人或實體經濟的支持。若加密貨幣停止買賣或營運商停止營運,投資者可能無法獲得退款。

9. 跨境風險

跟很多嶄新的網上投資活動一樣,ICO 可跨境進行及不受地域限制,要核實 ICO 的真實性或營運者的身份可能十分困難。基於其跨境性質,如果出現欺詐、違約或倒閉等情況,一般難以界定投資者應根據何處的法例追討權益。假如出現任何問題,投資者可能難以行使權利及保障自身權益。

錢家有道(www.thechinfamily.hk)由投資者教育中心負責管理,並獲教育局及四家金融監管機構支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