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姬文風)十九大代表國家教育部部長陳寶生,昨日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指出,教育是抗「獨」的治本良方,強調特區政府有責任推行國民教育,並承諾特區政府若在推動國民教育上提出協助,國家教育部將「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事必幫」。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回應指,香港課程正積極培養學生國家觀念,認識國家歷史、文化及經濟等各方面發展;而香港教育界對陳寶生的說法亦深表認同(見另稿)。
陳寶生昨日被問到本港近年出現「港獨」主張,是否反映回歸後特區政府在教育方面做得不好。他表示,相信港人自有判斷,心知肚明,自己不作評論,但強調教育在培育國民身份認同及防止「港獨」主張之上扮演重要角色。
他表示,「這當然(與教育)有關係,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要塑造人心,塑造靈魂,塑造香港的未來。」而「港獨」思潮違背香港基本法及「一國兩制」,明顯不利於香港長期繁榮穩定。因此特區政府有責任推行國民教育,讓青年人認識中華民族的偉大歷程,認同自己是中國人,增強民族自豪感。
「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沒有一個政府是不搞國民教育,而所謂國民教育,就是對一國國民所進行的基本教育。」陳寶生指,這是跟國民的身份認同、民族觀、國家觀、價值觀密切相關的,重申推行國民教育是特區政府的職責,哪怕是遇到所謂阻力,「一個堅強的政府要履行執政職責,政府要辦的事情,有責任和能力去辦到。」
他又承諾,若特區政府在推動國民教育上提出協助,國家教育部將「有求必應,有問必答,有事必幫」。
應否增交流 視特區決策
至於該如何推動國民教育,如應否進一步推動更多香港學生到內地交流或升學,陳寶生表示要視乎特區政府的決策,但建議課程上可納入中華民族5,000年前走到今天的優秀文化成果、偉大歷程,「這當然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68年歷史。」
港師是關鍵 囑多識國情
他又點出,教師是推動國民教育之關鍵,建議特區政府要讓教師團體正確認識國情,培養愛國情操和認同國家。
他並分享內地愛國主義教育的成績令人鼓舞,指出內地學習各個學科與課程,均有着濃厚的愛國主義和民族認同內容,有助提升學生國民身份認同感。惟他同時強調,特區政府的國教課程是否跟隨內地愛國教育課程,應由香港自行決定。
對於坊間所謂「洗腦」恐慌,陳寶生強調國民教育教授「一國兩制」、國情、香港基本法、中國歷史和國民認同感,社會毋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