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國家新時代 港享3大商機

2017-10-24
■王春新十分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圖為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參觀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資料圖片■王春新十分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圖為特首林鄭月娥早前參觀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 資料圖片

中銀王春新:科技創新金融商貿可展所長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莊程敏)香港各界對習近平在十九大上所作的政治報告中有關港澳的部分高度關注。中銀香港高級經濟研究員王春新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就報告對香港發展商機而言,特別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潛力,論市場化、開放程度都走在全國前面,亦積極推動創業。他預計,至2025年,粵港澳將會在整體GDP方面超越東京灣區成為全球最大的大灣區。香港在科技創新、金融及商貿中心三大方面將能發揮所長,捕捉龐大商機。

十九大報告中提到「香港、澳門發展與內地發展緊密相連。要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粵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等為重點,全面推進內地同香港、澳門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門居民在內地發展的政策措施。」王春新認為,從報告中充分反映出中央對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視。香港今年7月回歸20周年時,習近平親身出席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的儀式。他舉數字說明:目前區內出口佔GDP 75%,2015年的外國直接投資(FDI)超過2,000億美元,較國家其餘兩大城市群京津冀和長三角的總和高一倍。

他認為,香港在三方面能夠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中得益。首先,在科技創新方面,他指出,廣東省目前於創科方面發展很快,科研開支佔總GDP達2.58%,有兩萬間科技企業,深圳更是當中的「重中之重」,去年科研開支佔GDP達4.1%,料在2020年會提升至4.25%。香港過去雖然在這方面較落後,但最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已提到要將科研開支增加一倍至佔GDP 1.5%。他亦很欣賞香港各大學的研究能力,在吸引外國技術及人才方面仍有優勢。

可夥深圳成亞洲版「硅谷」

他舉例指,港大醫學院在2001年就成功研發出戊型肝炎的疫苗。他認為,粵港澳很有潛力成為世界領先的科技中心,成為亞洲版「硅谷」,「現時硅谷都派了很多人到深圳看看,發現製作產品只需十分之一的成本,而且速度比他們快十倍。」

第二,香港是國際間第3大的金融中心,深圳和廣州則分別排在第22位及37位,香港主要是為成熟企業融資,而深圳則主要是為初創企業融資,很多都是由民間及企業方面推動,雙方可以形成互補。

另外,珠三角地區亦致力發展金融科技(FinTech),未來將能迎合國策提供更多「綠色金融」服務,即為環保及低碳項目作出融資服務。

金融業迎國策拓「綠色金融」

談到融資,王春新補充,亞開行預計由現時至2030年,亞洲地區新興經濟體的基礎設施建設需投入高達26萬億美元。故他認為,香港需擔起融資的角色,發起更多民間融資項目及發行債券等。

第三,粵港澳大灣區的貿易量達到2萬億美元,佔國家50%,機場旅客吞吐量達1.5億人次,貨櫃吞吐達7,000萬標箱。香港在當中將能擔任很好的商貿中心,向珠三角輸送專業的金融服務、國際化人才、國際法律會計準則以及營商環境等。王春新指出,香港同時亦能受惠於「一帶一路」的發展,帶動轉口及離岸人民幣業務。「目前有很多中企都視香港為走出去的平台,有一半到『一帶一路』發展的中企是經香港走的。」另外,在雄安新區的發展中,香港亦可參與當中的基建投資及管理,以及充當融資平台。

港專業服務具優勢難替代

他相信,在國家致力提升港澳地位及作用的目標下,香港憑着其良好地理及氣候優勢、世界級金融服務、城市規劃經驗,及迎頭趕上的創新科技,將能大大受惠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