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門診(由獲得衛生部資質審核通過在冊的專家坐診的門診)一度成為「醫患關係」中最為詬病的話題。患者訴苦時提及最多的是,「凳子還沒坐熱乎,就下一位」。
作為主任醫師,劉思德20年的臨床經驗讓他練就5分鐘就能掌握患者重要症狀的本領,但為了讓患者得到較好的診治感受,他會保證每人至少獲得15分鐘的就診時間。「醫生能細緻聆聽,患者的情緒就會舒心一半。」
同理心比藥物更管用
有時候為了一個患者,延遲自己的下班時間,甚至為了讓患者早點就診,他主動配合患者的時間。「患者對腸胃鏡,很容易苦大仇深的。好的醫患關係,要靠藥物、刀械和語言三個途徑。其中,對病人多一點溫柔和同理心,這個效應在臨床診治中發揮的作用往往比藥物更管用。」
一次一位汕頭女患者,因為疼痛情況加劇需要連夜轉往南方醫院。原本過了下班時間的劉思德,毫不猶豫留下來在醫院辦公室等她。
辦公室成家的一部分
結果對方到達南方醫院已是晚上八九點。這名女患者未料想到,行業赫赫有名的主任醫生,竟然在等着給自己看病。劉思德為了安撫患者的情緒,一直面帶笑容細心詢問病情,輕言細語中最後還親自把這位年長的女患者抱上手術台。
類似這樣佔用個人時間為患者看診的事情多起來,劉思德早不以為意。反而搖頭笑指着辦公室窗戶對面的一棟家屬樓稱,辦公室也是家的一部分了。
在網上有關劉思德的文帖,不少患者或家屬洋洋灑灑寫下千字就診過程的「深情告白」。順着評論看下來,「特別耐心」,「微笑示人」,尤其是「他做胃腸鏡手術最舒服」是給予他的高頻率標籤。
此外,「曾經為朱鎔基總理做過胃鏡腸鏡」這一經歷,也成為不少患者為劉思德「口碑相傳」中的一大亮點,但劉思德對於這個就診經歷,也只歎為平常,並不以此為自己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