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粵劇深耕保育系列之人才斷層】在熱情與艱苦中奮進的接棒人

2017-11-29
■利文F(左)7月初在《粵曲群英薈》表演。■利文F(左)7月初在《粵曲群英薈》表演。

20世紀50年代,粵劇界人才濟濟,老倌地位能頂演藝界半邊天,不到百年,這藝術卻有青黃不接的危機。經政府及粵劇團體努力,重新吸引了一班青年加入,帶來新氣象,粵劇新秀數量上升。今年6月,當國家主席習近平參觀西九文化區時,讚10歲的利文F清唱一段粵曲有紋有路,並指傳統文化承傳有希望了。事實上,近幾年粵劇起班特別多,行業蓬勃,西九戲曲中心也將於2018年年底開幕,感覺上香港粵劇充滿希望!然而粵劇老倌指出前景仍不是太樂觀,仍隱藏了一些危機-行業人才斷層,不是太老就是太新,新秀水準參差,能夠在短期接班的新人不多,而新秀要上位又將面臨什麼困境?■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雲風、焯羚

長江後浪推前浪,傳承自己所學,希望後人發揚光大,是不少前輩的心願。粵劇名伶龍劍笙(阿刨)早前在港演出仙鳳鳴劇團戲寶《牡丹亭驚夢》起用兩位年輕花旦李沛妍、鄭雅琪,還有可以正式掛牌登大舞台的新秀謝曉瑩、袁纓華、黃葆輝、王希穎及譚穎倫等。加上香港八和會館培養出以文雪、 裘文華、 文軒、 王希穎 、王潔清等新秀演員,可以演出不同角色,八和的「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自2012年開始,現時共有新秀演員128名,共籌劃了664場演出。

但老倌吳仟峰直指粵劇行業前景仍不是太樂觀,不少老倌已過70了,已是半退休狀態,功架可以,氣不足唱不到了,新秀唱功還需時間磨練,現時業界有一個斷層。另外多位前輩都不約而同指出近年新秀數量增加,有利粵劇發展。不過,新秀入行後的生計,長遠前景等等亦有很多隱憂。他回想當年學戲,是跟在師傅後面學戲,現時有學院資助新秀學戲,前輩亦願作「盲公竹」,指導新人做戲,十分幸福。所以現時投身粵劇較容易,新秀愈來愈多,有較多機會演出。「不過,新秀演出太密集,反而沒有好處,今日做錯,但要顧及之後的演出,沒有時間改進,因而一路做一路錯;需要給時間他們反省,找出錯誤。舞台上表演最重要是演員是否投入,以及看對手而配戲。希望新秀不要自滿,勤練唱功。」

老倌龍貫天則指出,近年資源集中新秀,包括資助交流、學藝、演出及場地,令人數上升,相比他們入行時機會增加了。機會多有利亦有弊,他表示若新秀太快擔當主角,或會不願意做配角,學戲未精令技藝不夠全面;若然他們樂意在老倌前做配角,從中吸收更多技巧心得,將來基本功會較扎實,增加成功機會。「看每個人的心理狀態及處事態度,社會是進步及變化的,你如何吸收所有自己不懂的事,是每個人的修為本質問題。」

著名粵劇演員劉惠鳴認為,新秀人數上升,八和會館功不可沒,加上一眾老倌較以前容易接觸,樂於傾囊相授,新人入行及學習相對容易。不過,她指「三年出一個狀元,十年出不到一個戲子」,投身粵劇考慮甚多,除了生計,還要得到家人支持,透過長時間訓練,耐力要很強,否則很易動搖。她表示這一行比較辛苦,「血汗」流得特別多,除非很愛粵劇,否則不會投身這行業。

八和方面已經有兩大範疇培育新人,包括: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以及八和粵劇學院的專業培訓課程。「油麻地戲院場地伙伴計劃」5年來培養了新秀演員128名,共籌劃了664場演出,當中有超過140齣文武兼備的劇目,並先後帶領新秀到杭州、重慶、成都、北京及台北等地拜訪不同劇種具代表性的劇團。為了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更邀請了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及重慶巿川劇院的導師親臨香港,指導新秀不同的演出法。

八和粵劇學院於2016-17學年增加一班「青少年粵劇演員訓練班」,為學員提供 不同的演出機會,讓他們在舞台上實習 ,例如機場展覽的演出,向世界各地的遊客介紹粵劇,帶學員到廣州、澳門和北京作交流等。現計劃2018年再帶領學員到北京,拜訪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相信可加速新秀成長早日接棒。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