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接棒舞台監督 杜詠心默默耕耘

2017-11-29
■舞台監督杜詠心要兼顧燈光、佈景、演員出場等。■舞台監督杜詠心要兼顧燈光、佈景、演員出場等。

一台精彩的粵劇表演,除了演員演技出眾,亦需要有幕後功臣默默耕耘,例如舞台監督、樂師、舞台設計、燈光設計、安排演員出場等等,缺少他們就不能成一台戲了。幕前需要接班人,幕後也需要。舞台監督杜詠心正是其中一位幕後功臣。

杜詠心4歲開始演戲,當時覺得演員戲服很美,歌聲動聽,接觸粵劇愈長時間,愈覺得深奧。10歲時,她為了替朋友的新劇本設計燈光,於是向舞台監督梁偉康學習。開初對燈光一竅不通,唯有邊做邊學,同時報讀短期課程,她不能斷言現在是否學有所成,因為工作講求經驗,而非上課時數的長短。她直言幕後工作很缺人,及後梁偉康邀請她幫忙,才正式轉投幕後。

舞台監督工作量大,觀眾對舞台監督要求不同,就算是新人入行,亦要顧及很多事,包括燈光、佈景、音響,有一定困難。另外,粵劇排戲次數少,舞台監督要熟悉戲班和劇本,因其中一個重要職責是起提綱,即演出時的簡單說明,貼於後台,提示演員和工作人員,特別是從未排練的臨時演員,他們到場時只有看提綱才懂出場流程。他們亦要安排配角人選,「通常都是自己一人(處理),除非有大製作。」

近十年觀眾開始注重舞台製作及燈光設計,與以前迥異。過去粵劇在戲棚演出,「電都是搭回來,很難做其他事」,基本上燈光不會變,最多有射燈協助;佈景簡單,行抽象派,只有一^兩凳,加上一些預先畫好的佈景。直到粵劇搬入戲院,早期都是「世界燈」(全台燈亮),慢慢會開始關注燈光是否有氣氛,加上石山作背景,「以前好基本的效果是放火,會亮紅燈,但現在要求會否更美。」

粵劇早期加入西樂,例如鋼片琴、夏威夷結他、爵士鼓,一段時間後有些開始淘汰,現在較多有小提琴、大提琴、色士風,因為中國樂器偏高音,需要西方樂器幫補音域,令層次更豐富。現在在台灣或內地的演出更會有約20人的樂團一同參與。選曲上,亦有加入上世紀70年代的流行曲及西方音樂,近年更會設計新旋律。她認為音樂喜好人人不同,「舊和新觀眾覺得好聽的音樂不同,要搵中間點比較難,但一定要配合粵劇。」 

舞台監督人手短缺,找新人十分困難,他們不但要熱愛粵劇,亦要花很多時間重新學習。杜詠心指出,喜歡粵劇的人通常想擔任演員,現時社會教育水平提高,就算做不到演員,亦可以找其他工作,不一定被困在這一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