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個禁忌,在香港,我們盡量做到絕口不提。香港學生對性的了解大多來自小學的常識科,在課堂上老師講解男生女生發育時期身體的改變。大多數的小學生從此便認識了男生女生在踏入青春期的變化,有部分同學會感到尷尬,有一部分的同學會拿來開玩笑。
僅兩成初中生知外射可成孕
隨着年紀的增長,青少年在不同的途徑了解性,可能是來自比自己年長的朋友,可能是電視或者是網絡。家長、學校大多避而不談,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開始,太早跟青少年談性,又怕他們心智未成熟去面對,太晚了又會因為尷尬而難以啓齒。
家長及學校在性教育普及化的思想較落後,難道要把性教育納入考核範圍,這才能引起大家關注?
外國有調查顯示,超過四成受訪青少年在未成年已經有性經驗,約八成女生在第一次性行為中有使用上正確的避孕方法,超過七成男生在第一次性行為中有使用避孕套。
反觀香港,只有約兩成初中生知道體外射精和月經前兩周性交都可成孕,可見香港學生的性教育水平真的與外國差天共地。
專上教育也不提
早前有報道揭露,有四成大學生曾在校園內發生性行為。「住Hall」是大學生活checklist(選單)的其中一項,難得離開父母十多年的監管,自由自在地生活。
專上教育裡不會提及性教育,最多只是提醒學生不可以男女混宿,玩orientation camp(迎新營)的時候要注意言行舉止。
香港教育制度裡欠缺了性教育這一環,由小學到大學,都只是輕輕一提,由男女戀愛關係到性行為,家長、學校和政府都一直互相推搪着這個責任。直到有事情發生,社會或許會有少許聲音提出加強性教育,但很快聲浪又會被沖淡。
青少年隨着成長會有更多機會接觸異性,從如何保護自己免受侵犯到尊重兩性的不同,從自己如何出生到如何避孕,社會中每一個相關持份者均有責任去教育青少年。
性教育從來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體的責任,隨着網絡的普及,我們更看到青少年得到正確性知識的需要。 ■陳潔珊 通識科5**狀元
延伸閱讀
1. 《後生女染性病比率遠超後生仔》,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1/29/HK1711290020.htm
2. 《近四成大學生試過校內性交》,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11/09/HK1711090036.htm
3. 《逾八成少女無套照行房》,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7/18/YO1707180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