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傳承人:「好聲音」不該「斷層」

2017-12-26
■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山歌賽現場。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廣西傳統節日「三月三」山歌賽現場。香港文匯報廣西傳真

歌王謝慶良對山歌進行了改進,自創符合時代、比較歡快的四種曲調:東屏調、同表調、裡賴囉(壯語諧音,好多多之意)、歌王腔,並創新很多山歌歌詞,得到很多歌手的歡迎,到處傳唱。

但謝慶良也有憂慮,「年輕人現在愛看電視、玩手機、網絡遊戲,如今能靜心學習山歌的人並不多,而比較活躍的歌者,年齡普遍偏大。」他說,曾義務到劉三姐鄉中心小學教山歌,在音樂課上搞活動唱山歌,但家長說影響孩子學習不同意。傳統的山歌文化要傳承,這樣的「好聲音」不應該「斷層」。

「現在我最擔憂的是,唱山歌的青年人太少了,想找個接班人都難。」謝慶良說,現在沒有一個完善的培育山歌人才的激勵機制,長此下去,恐怕山歌會「斷層」。因為娛樂方式多樣化,現在的青年已經很少唱山歌。

愈接近城市 山歌就愈弱

謝慶良說,山歌多用比喻的方法,聽起來委婉動聽,但表達起來有點累,現在青年人寧可用「我愛你」這樣直截了當的語言,山歌連情的動力消失了,也體會不到唱山歌的樂趣,愈是接近城市的地方,山歌的力量就愈弱。此外,許多年輕人認為,學唱山歌費勁不賺錢,還不如出門打工。

宜州區文化館館長鍾聲指出,山歌推廣確實面臨一些挑戰,尤其是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加入,目前政府開始在校園展開推廣活動,邀請一些實力歌王去校園免費教學,培養孩子們唱山歌的愛好。還開辦了山歌、彩調培訓班,舉辦銅鼓山歌藝術節,在酒店、旅遊等行業中進行山歌培訓,讓宜州成為會唱歌的城市。

「有義務讓民族文化傳承」

「身為劉三姐歌謠傳承人,我有義務讓我們民族的文化傳承下來。」謝慶良說。現在下筧河一帶的劉三姐鄉、祥貝鄉部分小學開設了山歌興趣班,以培育小山歌手。在許多旅遊景區,有很多姑娘為遊客表演山歌,雖然不是即興編詞,但能把山歌這種藝術形式傳播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山歌的魅力。

正如謝慶良「歌王腔」所唱:「三姐寫下山歌本,後人傳子又傳孫;文化遺產最寶貴,要靠大家共傳承。」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