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趁着聖誕假期,一口氣參觀玩賞了兩個全港之「最」。
一個是全港「最美」的公共圖書館-屏山天水圍公共圖書館;
一個是全港「最紅」的楓葉-元朗大棠楓香紅葉林。
圖書館設於屏山天水圍文化康樂大樓之內,樓面面積6,100平方米,是香港規模第二大的公共圖書館,僅次於香港中央圖書館總館。它有藏書33萬冊,也是第二位,於2013年2月啟用,亦是香港第一間設有戶外閱讀環境的公共圖書館。
新舊對照 滄海桑田
此圖書館位於新界,交通尚算便利,因就在西鐵站旁。我這天乘巴士前往,在聚星樓站下車,有天橋直上西鐵站,在另一出口就可到圖書館。站在鐵路大堂,也有一番感受。你可看到古樸幽雅的聚星樓,跟具有IT氣息的綜合大樓相比,印證了中西的文化異同。
聚星樓是古代祈求凝聚文昌氣運,而現代的圖書館是真真實實的為我們帶來知識和智慧。鐵路的一邊,是一片平平矮矮的村屋,另一邊卻是樓高數十層的大廈,新舊對照,有時代變遷、滄海桑田之感。
我對圖書館一向有份感情,求學時期固然經常流連尋找參考書做功課,婚後也帶着孩子來發掘他們的知識小宇宙。這個屏山圖書館,當可符合我的要求。它樓高八層,每一層都感覺簇新,色彩柔和舒服。每層皆有很多座椅沙發,座位寬闊,有些還面向落地玻璃,公眾可欣賞到外面的鄉村景色,令人倍有休閒之感,亦可紓緩一下閱讀的疲勞。
最受小朋友歡迎的二樓兒童圖書部,除了圖書多之外,還有一區域可讓小童們脫了鞋子進去,或坐或臥,輕鬆地聽着爹媽講故事,溫馨自然。
下午,趁着在元朗之便,改道去大棠欣賞一下享負盛名之紅葉。因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的「紅葉情報」,指大欖郊野公園大棠山道的楓香林,已由B級的「開始變紅」,變成A級的「極紅」了。所以,在元朗市區匆匆吃過午餐,即乘車上山。
往來不絕 港人遊也
沿途上山的人很多,扶老攜幼,令我想起《醉翁亭記》中,描述遊人之多的那幾句:「至於負者歌於途,行者休於樹,前者呼,後者應,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當然可改為「港」人遊也。而且,我更期望香港的政局能做到歐陽修言下之「政通人和」。
由村口開始,行了個多小時,終於看到紅葉了!大家如獲至寶,立刻舉起相機拍照。其實本港所見的紅葉是「楓香」樹,根本上不屬楓樹科,只因樹葉外貌與楓樹相似,且秋天會變紅,常被誤以為是楓樹的一種。
同葉不同類,馮京作馬涼,小心觀察,你便會發現本港的紅葉多為「三裂掌狀」,即一塊樹葉裂成三分,與日本、加拿大或韓國所見的一塊紅葉分為「五裂」、「七裂」大不同。不要理這麼多了,反正不用花費,來大棠作半日遊也不錯。
再向前行,到了楓香林,楓香樹更多,遊客也更熱烈拍照。這些楓香樹,當天氣愈冷,樹葉就愈紅,原因是寒冷和強光下,葉綠素加速分解,葉中的紅色素慢慢取代,就由綠轉黃轉紅了。大概唐代詩人杜牧也懂這個道理,在《山行》一詩中,一開始已說「遠上寒山石徑斜」,真的腳有點累,就算未到「白雲深處」,也在這郊野道上行了兩個小時。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寫的雖是冬季樹影,卻明白點出,楓霜紅葉要比春天的花色好看。難怪很多港人每年為了看楓葉,坐飛機、花旅費,也說值得。
不過,我可告訴你,香港也有很多好看的紅葉啊!■雨亭 剛退休中學中文科老師,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