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嚴肅穆的故宮、連綿不斷的長城、五光十色的鳥巢、入夜後依然繁華的街道,這些都是北京獨有的特色。首都北京,能將歷史文化和現代的繁榮融為一體。而在剛過去的暑假,我很幸運地得到機會來到這個對我來說很新鮮的地方,開始了一趟有趣的實習。
在科大修讀風險管理與商業智能,來到了「今日頭條」實習,這是中國內地新聞類應用程式使用率排名第一的科技公司,很多人的第一個反應是:你又不是讀新聞,為什麼去北京做新聞?
這麼想就大錯特錯了,「今日頭條」最有價值的不只是為讀者提供最新的資訊,而是背後那利用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的引擎和技術。而在我修讀的專業,就正正是要學習這些範疇。
不過,我是一個才大二的學生,不懂太多的有關技術。在知道我在運營部門實習後,我更不知道我到底能做些什麼。因此,我下決心,抱着謙虛的態度去學習。
不太懂很多的我以為在一開始只會有一些相對較輕鬆的工作,想不到主管一來便給我一個非常特別的任務──完成香港回歸20周年專題。
我們需要了解內地人對於香港的什麼事情感興趣,加上一些身為香港人的獨特見解,推送出準確的資訊,讓內地的朋友也能了解到香港的特色,以及回歸20年的香港有什麼的變化。
看上去好像很簡單,但是要知道內地人對香港的什麼事情感興趣是最難的。那作為科大學生,就從分析開始吧!在實習期間,我第一件學習到的事就是如何從千千萬萬的數據中找出有用的資料,以及分析數據的方法。
感謝導師主管解惑
在工作上學習到專業的技術固然重要,我更要感謝的是我的導師和主管。沒有她們,我不會得到一個豐富的實習經驗。主管在我工作上遇到困難的時候會為我解惑,激發了我很多想法;導師也分享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經驗,讓我可以了解到中國科技市場的面貌。也因為有她們,我有了很多機會品嚐到北京地道菜,希望日後有機會可以在香港見面答謝她們。
在北京除了實習之外,我亦參觀了當地大型的科技公司,了解行業發展,令我感受到不同的發展機遇。我也參與了跟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對話,認識到國家一些關於互聯網、創科產業的政策,更讓我認識到來自兩岸四地的年輕人,互相交流,分享大家的經歷。
征長城古蹟尋美食
在實習的一個多月中,我很幸運地結識到來自兩岸四地的小夥伴,一起留下了美好而瘋狂的回憶。試過早上起床花了四小時遠征長城,一起做個好漢;在天壇前面一起跳舞錄影,不管旁人的目光;在酒店門前學騎單車,卻學了幾天也學不會;一起當個遊客,走遍大街小巷、名勝古蹟,找尋美食;跟很久不見的老朋友在北京相遇,一起遊玩;跟小夥伴們一起搭訕北京當地人,學習他們的習俗。這一切一切,都是我在香港未曾經歷過的,擴闊了我的視野。
青春或許還可以揮霍,不過我願意用一個多月的時間換來經驗。魯迅說過:「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我相信,我在北京的實習已經體現了這句話。■香港科技大學風險管理與商業智能課程學生 劉靖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