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八大「知識轉移」收入破20億

2018-01-12
■無輻射的脊柱側彎測量系統(Scolioscan)現已應用於多間診所及學校,為全球脊柱側彎患者帶來正面的影響。 理大圖片■無輻射的脊柱側彎測量系統(Scolioscan)現已應用於多間診所及學校,為全球脊柱側彎患者帶來正面的影響。 理大圖片

較上年度增4.7% 理大袋5.05億「摘冠」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唐嘉瑤)為鼓勵大學將教研成果應用至社會,教資會每年共提供6,000萬元經常性撥款,予八大院校推動「知識轉移」工作。根據教資會最新公佈的八大「知識轉移」年報,當中顯示八大在2016/17學年共錄得約20.1億元「知識轉移」收入,較之前一年度的19.2億元增加4.7%,其中理工大學表現最為出色,以5.05億元收入列各大學中最多,而香港大學的相關收入增長約1億元至4.6億元。教資會認為知識轉移活動的整體水平良好,且有上升跡象,情況令人鼓舞。

「知識轉移(Knowledge Transfer)」被視為高等教育界在教育及研究以外的「第三項使命」,當中包括科技、技術、專業知識等方面,將科研成果轉化為嶄新技術作實際應用,並透過專利授權在工商業界加以推廣等;人文及社會科學則可藉蚆|辦研討會議、工作坊等方式向社會傳播知識,將知識轉化及應用於社會。

港大年增1億緊隨理大

近年八大整體「知識轉移」收入持續增長,當中理大表現最為突出,2016/17年度總收入逾5.05億元,雖然較之前一年稍為回落,但仍居各大學之首,項目涵蓋科技及社會科學等範疇,將最新技術融入至工業、醫學、教育等不同層面。其次是港大,獲4.6億元收入,中大則有3.42億元收入排第三。

主要提供人文、社科等學科的教大與嶺大,所涉及的科技知識轉移收入較少,總收入分別約7,000萬元及約2,000萬元。

不過兩校年報亦列出不少培訓及服務項目,例如教大提到,在過去一年舉辦了413項講座及展覽等,並獲賽馬會資助舉辦「賽馬會悅學計劃」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支援,以達知識轉移的目的。

部分大學亦有於年報交代其附屬公司盈虧情況。中大及浸大的附屬公司分別獲得約997萬元及24.6萬元盈利;港大及理大的附屬公司則分別錄得532萬元及5.3萬元的虧蝕。

理大脊柱測量已應用診療

因應「知識轉移」收入高企,理大發言人回覆香港文匯報指,校方一向重視知識轉移,成功項目之一的無輻射脊柱側彎測量系統(Scolioscan),以3D超聲波成像技術為脊柱變形患者提供各個方向的程度及持續評估,準確度高,快速省時,且安全性高,適用於醫院、診所,甚至學校,現時已在不同國家及地區取得專利,並已應用在多家位於香港、深圳、廣州及荷蘭的醫院和理大賽馬會復康科技診所,為患者提供病情評估服務或進行相關研究。

港大「知識轉移」收入增長1億元,發言人回覆指,該校設有多項措施協助初創企業,其中至2016/17年該校已有22間新初創企業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 (TSSSU)」資助發展新科技產品和應用。另外2017年,港大成立初創企業發展中心「iDendro」,為學生、校友以及其合作夥伴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及活動場地。

至於科大「知識轉移」收入亦較之前一年增加逾7,600萬元,發言人表示,該校積極透過合作研究、顧問服務、知識產權管理及技術授權等推動發展科研成果產品化,收入升幅來自多個包括健康與神經退化疾病、高性能計算及通訊平台以及大數據等大型研究項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