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中國去年GDP增6.9% 七年來首提速

2018-01-19
■去年GDP同比增長6.9%。圖為福建龍岩一展會上,企業展出生產的智能機械設備。資料圖片■去年GDP同比增長6.9%。圖為福建龍岩一展會上,企業展出生產的智能機械設備。資料圖片

經濟總量首破80萬億 發改委料今年增速微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去年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80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大關,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9%,是2010年以來經濟進入持續下行周期後第一個增長提速的年度。專家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的總量發展階段,經濟增長也來到了由回落轉向平穩增長的拐點,供給側改革紅利的釋放令中國經濟凸顯新韌性。國家發改委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仍將向好,全年GDP增速可能在6.5%-6.8%之間。

國家統計局昨日公佈數據顯示,初步核算,去年全年GDP為827,122 億元,GDP增量超過8萬億元,相當於一個廣東省或一個澳洲。從GDP增速看,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9%,較上年回升0.2個百分點,其中四季度同比增長6.8%,與上季持平,略高於市場預期的6.7%。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首席經濟學家祝寶良表示,去年經濟增速超預期回升,一方面得益於供給側改革持續推進,另一方面是世界經濟復甦帶動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由負轉正。

去年固定資產投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均低於2016年,唯有出口增速,一改2016年負增長局面,實現雙位數增長。數據顯示,去年進出口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大幅提升至9.1%,創2007年以來最高,資本形成的貢獻率為32.1%,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58.8%。

增長拐點出現 轉穩態勢明確

隨着中國經濟總量邁上80萬億元的台階,增速連年下滑的態勢亦被中斷。專家認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量和質量都進入了新階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張立群表示,自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數據持續下降,去年終結這一態勢,表明經濟增長由落轉穩的態勢明確,平穩增長的拐點在去年已經出現。

張立群認為,目前支持平穩增長的基礎性條件初步形成。從三大需求來看,出口保持增長的外部環境已經初步形成,出口從過去六年增速持續下降轉為保持個位數的增長;從投資來看,儘管全年投資增速出現回落,但轉穩的態勢已經形成,房企拿地積極、資金周轉循環情況好、庫存顯著下降等,意味着房地產投資還會保持平穩增長,不會出現明顯滑坡;收入和經濟的平穩增長,為消費平穩增長創造了條件。

發力智能製造 助高質量發展

工銀國際首席經濟學家程實則指出,中國經濟的新韌性正在凸顯,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新韌性並非依賴需求側刺激的政策托底,而是源於供給側改革的紅利釋放。消費升級、智能製造和民生保障有望率先發力、漸成合力,構成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

今年中國經濟可否延續去年穩定增長態勢呢?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范恒山昨日出席「2017財經中國年會暨第十五屆財經風雲榜」時表示,今年中國GDP增速可能微降,在6.5%-6.8%之間。尤其是,隨着科教興國、人才強國、創新驅動發展、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軍民融合等重大戰略的強力實施,將帶來收益萬億級的巨大潛能的釋放,支持中國經濟向好。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