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忠傾力60餘年尋證 不辭奔波自費輾轉多省
張忠一生,早注定了與紅軍的不解之緣。1936年,紅軍長征經過他的家鄉,其祖父被推舉為村蘇維埃主席,為紅軍挑戰馬、籌軍需,賀龍以隨身用品相贈,張忠從記事起就浸潤於祖輩講的紅軍故事裡。■香港文匯報記者 肖剛 甘肅報道
在素有「隴上江南」之稱的甘肅隴南成縣,張忠被譽為「成縣通」、「活字典」,60餘年致力研究當地歷史人文,雖已年屆80歲,他依然精神矍鑠、思路清晰。談及紅軍,更是滔滔不絕。正是他如信仰般的執着、不懈的追尋和嚴謹的考證,紅二方面軍的長征史平添幾分壯美,一度湮沒於歷史塵煙中的英雄再次熠熠生輝。
1934年10月,紅軍開始二萬五千里長征。1936年,紅二方面軍途經隴南,賀龍、任弼時指揮「成徽兩康戰役」(分別為成縣、輝縣、兩當、康縣地區),歷時20天,留下許多傳奇,其中就有獨臂猛將賀虎的故事,在激烈的成縣五龍山伏擊戰中,賀虎單手射擊,帶隊阻擊數倍於己之敵,在山頂道觀院與四名戰士殺出一條血路。戰鬥中,一發炮彈穿透道觀後牆落於供桌上,卻未爆炸。
賀虎最終在此役中壯烈犧牲,遭敵暴屍,幸得成縣蘇維埃政權成員趁夜偷出遺體,秘密安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有人懷疑賀虎的真實性,也有人說賀虎為賀龍親弟。面對種種說法,張忠走訪當年支前群眾、蘇維埃政權成員,不辭路遠、不厭其煩,證實賀虎確有其人其事。
賀虎自幼參軍南征北戰
張忠並不滿足,1960年6月1日,尚就讀於師範的他致信賀龍元帥。6月15日,「賀辦」回信:「賀虎同志從小就參加了紅軍,經過歷次戰鬥,表現英勇,他擔任過戰士、班長、排長、連長、營長直至團長,在五龍山犧牲時,擔任紅二方面軍突擊隊隊長......」但回信未說明賀虎與賀龍的關係。
1979年,張忠致信中央軍委,並附「賀辦」覆信。中央軍委辦公廳覆函:「你們十月廿三日寄來的賀辦一九六〇年六月十五日給張中(張忠曾用名)同學的覆信原件,經有關同志回憶,該信是屬實的」......「要說明的是,賀虎同志不是賀龍同志的親兄弟。」
張忠還不罷休,上世紀80年代,他自費赴湖南、四川、江西,從賀龍家鄉,到紅二方面軍轉戰地,走訪賀龍親人、老紅軍戰士,逐一求證,終於還原:賀龍的大姐賀英組建地方武裝時,賀虎即追隨,賀英1928年將千人武裝全交賀龍,賀虎便加入紅軍,南征北戰。
至此,一位紅軍英雄因張忠的矢志不渝而被證實,並血肉豐滿地展現於世人面前。
銘記軍民魚水情深點滴
除了考證還原紅軍長征的傳奇歷史,張忠還將這段歷史中的軍民魚水情深的點點滴滴記錄在案,以讓後人銘記和流傳。
村民陳永康的爺爺,在家附近發現一位十四五歲的紅軍小傷員,他們不顧自身安危,將小戰士帶到家裡。爺爺懂醫術,毫不猶豫救治了這名紅軍傷員。誰知,剛剛包扎完傷口,國民黨兵就跟蹤而來。危急時刻,他們將這位小紅軍藏在了糧食屯裡,才躲過了搜查。第二天,這位小紅軍,就繼續追趕部隊去了。
成縣侯德成侯家,一家八口全部參加了紅軍,侯德成與女兒侯么妹在戰役中犧牲。1959年,侯德成的長子侯清芝來到徽縣尋訪父親的下落,張忠陪他找到了父親的墳墓。兒子侯宗元寄養於當地村民何天順家,改名何九生,直至1957年才與自己的母親和哥哥團聚。2006年,何九生回成縣給父親掃墓並訪故友......
成縣留下太多紅軍傳奇,是張忠一手記錄並賦予了這些傳奇真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