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中大研肺癌中風 獲兩國家科技獎

2018-01-19
■莫樹錦(右四)與廣東省人民醫院教授吳一龍(中)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憑「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大供圖■莫樹錦(右四)與廣東省人民醫院教授吳一龍(中)等組成的研究團隊,憑「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中大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日前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中文大學有份參與的「肺癌分子靶向精準治療模式的建立與推廣應用」和「缺血性腦卒中防治的新策略與新技術及推廣應用」項目獲頒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揭癌抗藥機制 有望「不再致命」

中大醫學院腫瘤學系系主任莫樹錦與廣東省人民醫院吳一龍教授等組成的研究團隊主力進行肺癌研究,尤其針對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基因變異之肺腺癌,最終開創了「標靶治療」模式,將患者生存期從10個月延長到22個月。

團隊又發現,EGFR二次基因突變而形成的致癌因子會引發癌細胞的抗藥機制,針對出現新基因突變及抗藥性的患者,團隊發現新的精準治療方案可將其無惡化存活期有效延長超過一倍。有關研究成果被納入中國以至全球的肺癌診治指南。莫樹錦預期將來晚期肺癌都可以不再是致命疾病,而是一個可以用藥物處理的慢性疾病。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家星,則聯同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及重慶醫科大學等專家組成的團隊從事預防和治療中風的研究。黃家星根據他在威爾斯親王醫院的研究,證實腦血管收窄是華人中風的主要成因,而採用雙重抗血小板治療,較單用亞士匹靈更有效減少「短暫性腦缺血」和輕度中風患者的微栓塞問題。

兩新方法改善中風症狀

近年,黃家星的團隊又發現「體外反搏法」能改善中風患者腦血流供應,而「腦磁激治療」則通過重新連接大腦與身體的受損通道,來協助患者恢復活動能力。 黃家星指,希望透過新方法為出現殘疾情況的中風患者帶來曙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