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中國紀錄片市場持續趨熱

2018-01-24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備受追捧。左圖為該紀錄片劇照。網上圖片■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備受追捧。左圖為該紀錄片劇照。網上圖片

年度藍皮書發佈 新媒體成主要播放平台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由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近日共同發佈的《紀錄片藍皮書:中國紀錄片發展報告(2017)》顯示,中國紀錄片的消費趨勢已然成型,無論是收視人群數量、頻道覆蓋面、收視人群年齡結構的升級,還是與商業消費市場端對接等,社會對於紀錄片的消費力和消費需求都已具規模,且不斷擴大。

報告顯示,根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中國紀錄片年度總投資額接近35億元(人民幣,下同,約合42.7億港元)。其中,電視紀錄片投資額約27億元,政府機構投資額約5億元,民營機構投資額約3億元。

青年追捧頻成「網紅」

製作量方面,2016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年度製作量:國內省級以上電視機構製作紀錄片約2.2萬小時,較2015年的1.9萬小時增長15.8%;電視紀實類節目播出總量超過7萬小時,同比增幅約14.8%;電視紀錄片年度首播量約2萬小時;紀錄電影票房1.98億元。通過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審查的紀錄電影共31部,進入院線放映的中外紀錄片4部。真人秀紀實電影降溫,「純」紀錄電影票房持續走高。

中國紀錄片研究中心課題組聯合光影魔方大數據,對2016年新媒體紀錄片數據進行了統計。綜合來看,2016年出現了《我在故宮修文物》《人間世》《本草中國》等熱門紀錄片,但對照整體市場,紀錄片與綜藝節目、電視劇、電影相比,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2016年,主流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愛奇藝、搜狐、騰訊)數據顯示,全網視頻總點擊量為8,000億次,紀錄片總點擊量為80億次,佔比僅為1%。相比2015年佔比為1.02%有所下降,但總點擊量翻倍增長。

報告稱,紀錄片被視為冷門與小眾的藝術形式,卻在當今互聯網時代成為青年受眾追捧的「爆款」。2016年,紀錄片不但長期出現在社交平台熱搜榜,佔據網絡熱門話題,而且成功「打入」青少年熱衷的彈幕網站,中國紀錄片頻頻成為「網紅」,離不開紀錄片在新媒體環境下的創新和探索。

另據報道,瑞銀證券昨日發佈一份行業調查報告稱,在中國,國產電影受觀影者的歡迎程度已接近荷里活電影。

國產電影認可度提升

本次調查於2017年11至12月在中國1至4線城市進行,共調研了3,679人。調查結果表明,和2016年相比,國產電影受觀影者認可程度上有了明顯提升:68%的受訪者表示喜歡國產電影,這一比例2016年為60%;71%的受訪者喜歡荷里活電影,這一比例2016年為77%。而且3至4線城市觀影者更青睞國產電影,而非荷里活電影。

調查還發現,觀影者使用在線移動渠道的頻率明顯提升,瑞銀證券傳媒及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劉智景稱,這表明中國電影行業未來網絡渠道的增長潛力可觀。

劉智景認為,鑒於國產電影受歡迎程度提升以及中國電影行業整合持續推進,同時具備線上和線下發行能力的中國國內電影發行商將處於更有利的位置,而國內電影發行龍頭有機會通過整合擴大市場份額。他預計,2017至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的年均複合增速為12%,主要驅動力是院線渠道擴張。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