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學富五車】治學80載 著作超百 論文逾千

2018-02-07
■饒宗頤與港大中文系學生郊遊時即興撫琴。(1960年)■饒宗頤與港大中文系學生郊遊時即興撫琴。(1960年)

饒宗頤從事學術研究80餘年,研究領域廣,曾出版100餘種學術及藝術著作、1,000餘篇學術論文,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僅其在2003年出版的《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便涉獵13個範疇;時間跨度寬,上至夏商下至明清;又開創了敦煌學及潮學,可謂「業精六藝、才備九能」。

饒公著作甚多,已刊著作和論文集54種,主編的學術書籍24種,主編、撰著大型學術叢刊3種(共48冊,部分屬饒教授自著),曾主編學術期刊4種,發表學術論文500多篇、其他學術、文化類文章400多篇。年僅14歲時饒公已完成《顧亭林學案》一書,轟動一時,19歲他便受聘於中山大學,擔任該校廣東通志館專志藝文纂修。

移居香港後,饒公在1950年出版《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為潮州考古的第一部專著;而饒公耗費20餘年心力的巨著《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則於1959年由港大出版社出版面世,獲中外學術界高度重視,共有13國文字書評予以介紹,在全球學術界產生重要影響,被視為是早期商代社會原始資料最基本的綜合研究。

40年前首提「海上絲路」概念

除了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研究既深且廣,饒公對中外文明交流的貢獻也值得稱道,上世紀70年代,他便於《海道之絲路與崑崙舶》中首次提出「海上絲綢之路」的概念,並論述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因、航線和海舶。而饒公更精通希伯來文和巴比倫古楔形文,曾窮10年之力,將世界最早史詩之一、以楔形文字書寫的阿克得人神話集翻譯成中文,並於1976年出版成《近東開闢史詩》,填補了中國對古代西亞神話研究和西亞早期歷史研究的空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