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要聞 > 正文

中國提出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目標

2018-02-12

香港文匯報訊 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黃衛11日在北京說,到2020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將顯著提升。而這僅是中國基礎科學研究「三步走」發展目標中的第一步。

據中新社報道,國務院日前發佈了《關於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黃衛當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向中外記者解讀這份《意見》。

《意見》指出,到2035年,中國基礎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國際影響力大幅躍升,產出一批對世界科技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有重要影響的原創性科學成果;到本世紀中葉,將把中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湧現出一批重大原創性科學成果和國際頂尖水平的科學大師。

基礎研究短板仍突出

在外界看來,一方面是中國基礎研究持續快速發展。比如經費投入從2012年的498.8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長到2016年的822.9億元,科技論文數量連續多年居世界「榜眼」,量子反常霍爾效應、中微子振蕩、鐵基超導材料、體細胞克隆獼猴等基礎研究領域原始創新成果不斷湧現。

另一方面,中國基礎研究的短板仍然較為突出,存在重大原創性成果缺乏、頂尖基礎研究人才和團隊匱乏、投入不足且結構不合理、全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環境需要進一步優化等問題。

此次《意見》從5個方面進行部署,分別是完善基礎研究佈局,建設高水平研究基地,壯大基礎研究人才隊伍,提高基礎研究國際化水平,優化基礎研究發展機制和環境。

中央財政增扶持力度

中國科學技術部基礎司司長葉玉江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當前國內尤其缺少能夠長期穩定潛心研究的科研人員。《意見》從三方面入手,即:加強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支持的力度,特別是完善對高校、科研機構、科學家的長期穩定支持機制;進一步深化科研項目和經費管理改革,「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建立完善符合基礎研究特點和規律的評價機制,開展基礎研究差異化評價試點,既要健全激勵機制,也要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