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兩會前瞻:改革跨入高質量發展關鍵年

2018-02-24
■專家認為,當前改革的迫切任務是,加快推進與高質量發展配套的重點改革,真正做實做優中國經濟。圖為習近平於2017年12月13日在江蘇徐州市考察。 資料圖片■專家認為,當前改革的迫切任務是,加快推進與高質量發展配套的重點改革,真正做實做優中國經濟。圖為習近平於2017年12月13日在江蘇徐州市考察。 資料圖片

破行政性壟斷 降供給側成本 促戰略性調整

今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國經濟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年。日前中央高層多次表態要在改革開放上有新作為,如何開啟改革開放新周期,料是今年全國兩會的熱議話題。專家表示,今年伊始,新一輪改革開放已在金融業打響首戰役,凸顯中國構建全球開放經濟體的魄力和敢碰硬骨頭的改革雄心,兩會召開期間,料會透露更多改革開放訊息,並在會後加速落實。而當前國內改革的迫切任務是,加快推進與高質量發展配套的重點改革,打破行政性壟斷,降低土地能源等基礎成本,切實推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將土地紅利更多分給農民,從而真正做實做優中國經濟。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

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增長舉世矚目。1978年到2017年間,GDP從不到0.4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提高到82.7萬億元,同期價格增長6.5倍,年均實際增速9.3%(年均名義增速14.5%,平均通脹4.8%,同期真實產值從3,679億元提高到12.7萬億),是同期世界年均實際增速2.5%的3.7倍,中國經濟佔世界經濟的比重也從1978年的1.8%提升到2017年的14.8%。

提升知識密集型服務業

去年中共十九大提出當前社會的主要矛盾轉變為不平衡不充分發展的矛盾,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成為今年經濟工作的主題詞,經濟政策的重點也從過去強調發展速度與效率,開始轉變為強調公平、平衡與包容性。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劉鶴此前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2018年年會上所說,過去40年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靠的是改革開放,未來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仍然要靠改革開放。

在中國經濟向服務經濟轉型升級的宏觀背景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認為,新一輪對外開放,首先應加快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開放。中國建設現代化強國,差距最大的是服務業,重點是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包括研發、金融、諮詢、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醫療、教育、文化、體育等社會服務業。

在劉世錦看來,知識密集型服務業的重要特點是,它的技術是軟技術,知識是不可編碼的知識,是體驗性的知識。「吸收這類技術、知識、經驗,一定要深度開放和合作,這與過去工業領域引進技術有很大不同。同時要以對外開放倒逼對內開放、改革和競爭,促進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動能。」

加快營造相應政策環境

在對內改革上,劉世錦表示,在經濟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當務之急是推進與高質量發展配套的重點改革,加快營造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體制政策環境。其中要提高經濟效率,降低成本為首務。

劉世錦指出,目前在中國,土地、能源、通信、物流、融資五大基礎性成本,比美國等發達國家高出一兩倍,其中重要原因是相關領域存在行政性壟斷、競爭不足等問題。「這將是一項最大的降成本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發展實體經濟、提高國民經濟效率至關重要,已經講了許多年了,應當有標誌性的大動作,以彰顯改革的勇氣和決心。」

國有經濟退出傳統企業

此外,劉世錦認為,為實現高質量發展,國有經濟有必要實現戰略性調整,從傳統企業體制退出,從傳統的實物形態中退出,從過剩的、缺少競爭力的產業退出。發揮國有資本規模大、直接體現國家和各級政府意志等獨特優勢,更多地集中於提供公共產品,如社保基金、保障性住房等;戰略性大型項目,如大飛機、核電站等;創新基礎設施,如國家實驗室等;國防建設、生態保護等領域。

「農村土地改革不能再拖了。」劉世錦認為,時隔40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也到了再次發力的關鍵節點,真正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要求,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價同權、同等入市,農民宅基地也要創造條件流轉起來;人員、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進行市場化配置。「把中國城市化下半程的土地紅利更多分給農民,真正保護和擴大農民利益,擴大最具潛力的中等收入群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